大學生了沒?-學生代表取樣北多南少
【記者莊知耕/嘉義報導】
「大學生了沒」節目邀請來自校園的大學生當作代表,在節目上進行主題討論。節目開播至今,部份大學生透過節目已在媒體上曝光一年多,學生也擁有自己的支持群眾及知名度。從校園走進演藝圈,大學生在節目中扮演的角色是大學生或藝人,影響著大學生代表如何發表意見,也影響著大學生以何種姿態現身節目。
節目需要更好的大學生取樣,以增加節目可信度。
記者莊知耕/攝影
大學生代表綜藝化 素人變藝人
「大學生了沒」節目中雖以大學生的意見交流為節目主軸,但是節目中的大學生是否能忠實表達大學生意見呢?在中正E報對大學生做的的150份問卷中,有48%的大學生認為節目中的大學生班底是「藝人」,節目企劃梁庭豪表示,在徵選節目中的大學生時,主要是以「素人」為主,但是當大學生持續參與錄影後,也漸漸為節目效果而回答較愚蠢的答案。參加節目作為大學生代表的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四年級的劉依函(杜拜)則表示,由於知名度還不夠,她並不會覺得自己是藝人,但節目中的大學生確實會為了搶鏡頭,而回答較有節目效果的答案。漸漸綜藝化的大學生代表,選擇較有節目效果的方式回答問題,但同時也讓大學生以較愚蠢的形象呈現在觀眾眼前。
大學生了沒? 只生在北台灣
在中正E報對大學生做的的150份問卷中,有53%的大學生認為,節目中的大學生班底不具有代表性。經常收看節目的輔仁大學物理系三年級謝家忻說:「節目取樣的大學生不平均,因此只能反應小部份的大學生生活,無法代表大部分的大學生。」目前節目中大學生的來源多為主動報名,或製作單位主動聯繫經紀公司,只進行過幾次的到校徵選。中正傳播系助理教授簡妙如表示,製作單位透過經紀公司徵選出的大學生,可能較擁有朝演藝圈發展的意願,也比較無法忠實呈現大學生樣貌。透過經紀公司徵選出的大學生,在節目上的效果較佳,但若在節目上較無效果者,便不會再發通告。
此外,「大學生了沒」的攝影棚位於台北市,因此中南部地區的大學生參與錄影的機率較低,導致節目中的大學生為北部地區較多,也是影響大學生取樣的原因之一。除了以上原因,節目的錄影時段為大學的上課時間,也造成學生不易配合錄影時間。節目企劃湯宗翰則表示,由於私立大學學生的時間較易配合週二的錄影時段,因此也造成大學生大多來自私校。節目在大學生的取樣這一環,則已和普遍大學生有所落差。
「大學生了沒」節目面對大學生代表綜藝化,及大學生取樣時的地域和錄影時間限制問題,製作單位目前逐漸著手改善。湯宗翰表示,目前節目鼓勵中南部以及國立大學的學生參與節目,也將大學生代表的班底數量降至一至二個,希望能讓節目看起來更有「學生味」。
大學生代表是此節目的重要一環,如何挑選大學生代表,則是決定節目是否具有代表性的關鍵,大學生真正的想法與生活,也才能藉由節目傳達出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