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科大師生將於11/1~3進行關山鎮人文歷史與生態旅遊體驗和田野調查活動

2015/10/22 11:26
2,798次瀏覽 ・ 9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照片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邱韻祥副教授於嘉賓旅社(資料照)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邱韻祥副教授,將於十一月一、二、三日三天,帶領二十位來自十一個國家的學生(日本,韓國,中國,印尼,波蘭,捷克、德國,荷蘭,西班牙,美國和台灣),到台東縣關山鎮進行人文歷史與生態旅遊(eco-tourism)的體驗和田野調查。並將於11月 3 日上午十時,在鎮公所大會議室,分享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由台科大”典範計畫”與關山鎮共同發展的 ”關山鎮歷史風貌特區”初步規劃構想。
  如同台灣許多鄉鎮,美麗的關山也面臨著高齡化,人口斷層的挑戰,近年關山歷史建築的快速消失,正反映著這樣的社會變化。可喜的是,關山仍充滿生命力!地方人民團體、農會、鎮公所,一年四季的各種活動,不僅將關山多族裔文化保留下來,更為傳統產業尋找新時代的出路。然而從經濟的角度看來,因為遊客未能久留,這些動態活動,對關山鎮永續發展的幫助,仍有限制。
   關山鎮歷史風貌特區規劃的主要策略,便是透過關山歷史環境的復育,將逐漸失去聯繫的”人、靜態環境與動態活動”,三個永續經營的元素,再度結合。邱教授建議關山鎮根據歷史風貌進行城鎮發展規劃,建立在地特色,重塑友善的休憩空間及漫遊經驗,與現有的活動相搭配。此一動態活動與靜態場域的組合,可有效延伸遊客造訪的時間,例如: 在歷史街區中增加可停留的節點、讓居民與旅客可以休息的親子公園、交通系統的配合…等。同時,強化後的人文生態經濟活動,將有更多關山在地產業與歷史建築被復育,建築、旅遊、餐飲等專長之關山工商學子,也能在此得到更大的發揮舞台。藉由改善公共環境,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多了,長者與幼童的照護與教育,也能進一步提升。
  在生態旅遊體驗上,同學們此行將騎著單車,參加由在地團體所發展出來,一系列根植於關山常民文化的活動,包含米國學校的割稻、製米課程,崁頂布農部落的小米與獵人文化導覽,巡守關山圳傳統而發展出來的”巡田水”夜遊,展現山、水、田園多樣性地景的環鎮與親水公園單車之旅。同學們並將造訪嘉賓旅社等鎮上珍貴的木構歷史建築群,訪問耆老,進行空間使用分析,以不同文化背景的觀點,探討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復育與整合,對關山鎮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