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湖濱散記》第二集---介紹《女農討山誌》

2007/07/02 17:22
2,10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文/徐仁修(荒野保護協會創會理事長)

一本真正的好書,一本有思想、由生活結晶出的著作是很不容易一口氣讀完的,因為你不知不覺會停下來咀嚼其中擲地有聲的精髓,沉思那不同的見地。

這本就一再讓我因為內心激動而中斷,因為感動而模糊了眼睛,每一篇章都讓人沉吟不已,我以台灣有一位這樣真實的女性而驕傲,我可以譽她為廿一世紀的亨利.大衛、梭羅,這本書也堪稱為「《湖濱散記》(二)」。

梭羅是我最敬佩也是影響我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寫的《湖濱散記》(Walden)不只指引著我的思想,也深深影響了廿世紀。我拿《女農討山誌》與《湖濱散記》相提並論,足見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從書中我們能感受到她◎:理想、勇敢、堅毅、勤勞、簡樸、誠實、含蓄、細膩、體貼、熱愛生命,又懂得反省與感恩,幾年辛苦深入的果農生活,不只結出了甜美的人生果實,也凝結出生命的花蜜。

我出身農家,也曾是農業專家,我非常能了解討山生活所遭遇的辛酸挫折,我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創辦人,也能體會她在使用農藥除草殺蟲與自然生態保護間兩難的抉擇,更能對她堅持有機栽培與欠收間無可奈何的淚水感同身受。我個人非常佩服她能在如此困頓的生活中享受孤獨以及融入自然所生出的喜悅。

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寫道:「我到森林去,因為我希望有心的過生活,只去面對生活的基本需要,看看我是否學到生活要教授給我的東西,免得臨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活過。我不想去過那不是生活的生活,因為生活是這樣可貴……。」

《女農討山誌》的作者阿寶算是真真實實地實踐了「有心的過生活」,多少台灣人口口聲聲說要在退休之後退隱田園,但我打賭這些人大多做不到,因為沒有勇氣去過完全不同或不熟悉的生活。又有許多人說等到他們賺足旅費就要去異地自由旅行,也大多沒有兌現,因為有太多的理由縮回腳步。而寶蓮用極少的經費,在青藏高原到尼泊爾、喀什米爾旅行了令人震驚的一年半……。

我讀到阿寶獨立建房子那一段時,腦海中浮起梭羅在華爾騰湖畔獨自造屋的情景,梭羅說:「我們為什麼要把建房子的快樂讓給工匠呢?」阿寶真的把這快樂留給了自己。她也像梭羅那樣善畫與測量,看她的插畫讓我這不善畫的人羨慕不已。

生活有千百種,我們為什麼一輩子只過一種生活呢?甚至連一種都算不上,心思成日在股票、鈔票與帳單上,其餘的時間被所謂的現代文明綑綁著,眼睛被螢幕(電視、電腦)所固定,耳朵被耳機篩塞住……。

人生是生命的一段歷程,歷程一定要多采多姿,有些人過著所謂一種幸福的生活,其實那跟沒有活過差不多,因為歷程就這麼一點點。以我的角度來看阿寶的人生,正符合我時常奉送給朋友以及讀者們的一句話:「人生精彩」。

(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48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