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的堅持 陳忠盛助身障朋友

文字-A A +A

【記者柯柔伊/彰化報導】

  如果從人生中的高處慘跌到谷底,你會怎麼做?陳忠盛在喜樂保育院畢業後,歷經開設醫院不遂,曾一度想了結生命。然而為了幫助其他同為小兒麻痺的患者,在家人扶持下重新創立「愛加倍庇護工廠」<註一>,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


雖然開設喜樂醫院失敗,但陳宗盛走出事業慘敗的陰霾,建立庇護工廠提供身心障礙者工作機會。
記者柯柔伊/攝影
 
  現年42歲,患有小兒麻痺症的陳忠盛,畢業於彰化縣二林鎮,專門收容小兒麻痺病童的喜樂保育院,從小在瑪喜樂阿嬤<註二>的關懷下長大。「阿嬤常跟我說,你已經走的比別人慢了,所以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陳忠盛說。其他小朋友每天晚間9點就寢,但陳忠盛特別獲得阿嬤的允許,可以在阿嬤的房間唸書至11點,因此他對阿嬤擁有一份祖孫的感恩之情。由於當時保育院的董事是醫療人士,每次到院內探望時總帶來許多糖果及零食,而在董事的鼓勵下,也讓陳忠盛以邁入醫界做為志向。從保育院畢業後,陳忠盛為了讓阿嬤的愛能延續下去,在自己的故鄉雲林建立喜樂醫院,決心讓經濟弱勢的人都能獲得妥善的醫療照顧與人文關懷,常叮嚀醫院的工作人員要以同理心對待病患。由於陳忠盛雙腳不便,因此對待病患比他人更多一份包容與關懷,成為當時鄉里間人人擁戴的好心院長。

  然而陳忠盛卻在成立醫院幾年後,從人生的尖端跌至谷底,由於醫院財務經營不當,喜樂醫院遭人接管,而陳忠盛也從高高在上的醫院院長,瞬間成為一無所有的人。負債累累的他,曾對社會感到怨懟,認為自己將喜樂醫院視為良心事業,但從小到大助人的夢想卻遭人奪去,因此一度想為自己注射藥品自殺。回憶起當時內心的掙扎,陳忠盛難掩悲傷。「當要自殺時我真的很痛苦,我什麼都沒有了,我的老婆和孩子該怎麼辦?」他說。原本已經規劃將妻子託付給信任的牧師後了結自己的生命,然而莊孝盛牧師的一句話點醒了他。「在世人的眼光中,你是失敗的,但是在上帝眼中你卻成就了非常美好的事。」自從牧師講完這句話後,陳忠盛便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我很開心當時我沒有真的做出極端的事,我怎能丟下妻女,況且還有其他更需要我幫助的人。」陳忠盛表示。在家人的幫助下,他也慢慢走出經營事業失敗的陰霾。

  在太太與其他保育院友的幫助下,陳忠盛重新開設愛加倍庇護工廠,提供身心障礙者更多的工作機會,並幫助他們肯定自我價值。起初創立工廠時只有3人,到現在工廠內已有約30位員工參與線上運作。對陳忠盛而言,他並不是在同情受助者,而是以同理心的角度看待所有員工。目前愛加倍庇護工廠為租賃廠房,並無自己的廠址,因此陳忠盛抱持著「有一個自己的家」的信念,帶領著工廠裡所有人努力工作。他認為工廠內如同一個家庭,大家都是同生共存的單位,希望在未來能有屬於自己的廠址,作為提供給身心障礙者的養身家園。

  不同於一般理事長的形象,陳忠盛在吃午飯時會挽起袖子走出辦公室,與員工一同用餐,也會在餐桌上與員工聊天談笑。「他是一個很認真的人,會很專注的做一件事情。」員工林登貴說。也由於將工廠視為一個大家庭,很多員工將陳忠盛當成大哥一樣看待。保育院的學弟鄧和成表示,在工廠裡沒有誰的地位比較高,因為陳忠盛將所有人都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會以學長的身分和員工討論事情。對陳忠盛而言,為身心障礙者服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從開設醫院至今不變的堅持。

  開設愛加倍庇護工廠不僅是他人生重新崛起的開始,也是他發願照顧更多身心障礙者的夢想。陳忠盛以同理心看待其他身障者,他希望愛加倍庇護工廠將來能擁有自己的廠房,能在安全的環境中確保身障者的工作權。陳忠盛將無私的愛傳下去,就像喜樂阿嬤當時對他的關懷一樣。

  <註一>愛加倍庇護工廠為喜樂小兒麻痺關懷協會成立,提供身心障礙者工作機會,目前工廠內有三十多名員工,以印刷產業為主,並研發個性馬克杯、鑰匙圈、T恤等。

  <註二>瑪喜樂阿嬤為美籍加州人,曾先後在埔里及二林基督教醫院服務。由於在醫院時目睹眾多小兒麻痺兒爬在泥地上,因此設立二林基督教喜樂保育院,發願收容小兒麻痺孩童。在瑪喜樂阿嬤來台的三十多年來,受惠的殘障院童達四百名以上。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28則報導
2,197則影音
575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45

眠月線 沉睡於山林的秘境

2024-06-04
瀏覽:
1,927
推:
3
回應:
0
2:54

視障按摩師 超越偏見的自立之路

2024-06-03
瀏覽:
2,136
推:
0
回應:
0
2:21

走進社區大學 與在地緊密連結

2024-06-03
瀏覽:
1,997
推:
0
回應:
0
3:01

美麗建築成蚊子館 無人管理挑戰

2024-05-27
瀏覽:
4,171
推:
1
回應:
0
2:53

嘉義獨特廟宇文化 民雄騎虎王廟

2024-05-27
瀏覽:
3,079
推:
0
回應:
0
3:00

藝術之後 文物修復的情與理

2024-05-27
瀏覽:
2,576
推:
1
回應:
0

嘉市無形文化資產 隍義堂什家將

2024-05-20
瀏覽:
2,823
推:
0
回應:
0
3:00

麵麵俱到 彩色麵條晒出溫情

2024-05-20
瀏覽:
6,104
推:
2
回應:
0
2:56

樂在其中 三味曲用歌聲療癒長者

2024-05-20
瀏覽:
7,132
推:
0
回應:
0
2:58

玩弄於股掌之間 在地劇團的變遷

2024-05-13
瀏覽:
8,340
推:
15
回應:
0

同理心的堅持 陳忠盛助身障朋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517篇報導,共12,86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517篇報導

12,86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