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黑熊手記

2007/06/29 17:12
2,966次瀏覽 ・ 0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文/李玲玲(台灣大學動物系教授、荒野顧問)

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從確認瀕危的因素,規劃、選擇適當的保育方式,到執行與評估保育的成效,都需要有科學的依據。因此進行相關研究,取得保育所需的資料是保育工作達成的必要條件。但是單靠充分的科學資料並不能確保保育目的的實現,因為保育工作除了涉及目標物種的妥善經營之外,還必須做到人的協調與管理,包括人們對保育目標的不同價值判斷、需求衝突、甚至權力糾葛等等。即使是保育研究的部份,也往往需要各種專業背景的人組成團隊分工合作,方能順利達成。

《黑熊手記》所呈現的就是在研究資源有限,研究團隊不穩定的狀態下,執行瀕危物種研究時所可能遭遇的種種挑戰,以及人們對黑熊保育的目標與心態不一致時,要落實保育的種種困難。

台灣黑熊曾經因為強大的獵捕壓力,數目銳減,而名列野生動物保育法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近年來,由於國家公園與保護區的成立,以及保育工作的加強,族群數量似有回穩的趨勢,但是台灣黑熊遭獵捕的情形仍然時有所聞,顯示保育與利用的衝突仍然存在。更重要的是由於研究不易,黑熊的族群動態等基礎生物資料相當不足,以至於有關單位無法有效地進行經營管理工作。

四年多以前,黃美秀自國外習得捕捉與研究熊類的專業技巧,在玉山國家公園的補助之下展開台灣黑熊的研究工作,並成為國內首位成功活捉台灣黑熊的研究人員。兩年多的研究期間,她和研究夥伴們陸續捕捉到十五隻黑熊,位適當的個體繫上無線電發報器,追蹤牠們的活動模式、活動範圍,獲取保育與經營管理的重要資料。在此同時她也針對原住民與黑熊的關係進行訪查,探討如何能以讓權利相關者共同參與的方式,達到野生動物的有效經營管理。

在研究的過程中,美秀曾一度受到媒體的注意與大眾的好奇。許多人會有疑問:什麼樣的女人會認命的選擇長期駐紮在生活條件嚴苛的偏遠山區,時時面對各種也外工作的困境與挑戰,甚至多次面臨傷亡的危險,研究少有人膽敢駕馭的熊類做為論文?

在「黑熊手記」中,美秀將這段研究的心路歷程,以及生活中所有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忠實的記錄下來。讓讀者隨著她感受遠離城市汙濁混亂、置身自然的清爽,努力付出卻一無所獲的沮喪與無奈,近距離接觸黑熊的驚喜與感動,無法掌控多變的野外環境對體力、耐力與身心健康的挑戰,以及在堅持與妥協、理智與情感之間抉擇的困難。

或許人們終可體會在電視上自然頻道中奇妙而精采的自然影片,是多少時間與心力投注在田野工作所累積的成果。沒有相當程度的勇氣、毅力、堅持與著,沒有足夠的專業技能、知識與應變能力,以及許多條件的配合,很難承擔瀕臨物種田野研究的挑戰。

然而美秀寫書的目的,不只是要和大家分享他從事黑熊研究的心路歷程與經驗,讓大家了解瀕危物種研究的艱辛,讓有心從事瀕危物種研究與保育工作卻不了解實際狀況的朋友有所警惕,也不只是為了要保留一生難忘的回憶;我想她最大的期望應該是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她的研究歷程、發現與心得,真心關注瀕危物種所面臨的問題,以及真正了解保育研究的重要性與困難度。

尤其是在台灣這種地形崎嶇、野外工作條件嚴苛、研究團隊不夠穩定與支援體系不夠成熟、長期研究尚未普遍被重視的環境下,和她一樣有心從事保育工作的田野工作者,需要更充分的實質幫助與支援,才能對瀕危物種的研究與保育有更多的貢獻,產生更多的成果。

黑熊研究是美秀個人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基於對台灣這片土地上的自然與生命的關愛,在許多人的幫助與鼓勵下,她努力地挑戰種種困境,完成了許多幾近不可能的任務。希望這個經驗也能夠帶動台灣保育工作成長到真正以充分的科學研究為基礎,進行實質經營管理的層面。當然這個目標的達成也會面臨種種的困難與挑戰,但是如果能有更多有心人士願意共同努力,我們或許也有機會完成這一項幾近不可能的任務。

圖文提供:商周出版《黑熊手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

(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44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學生 (未驗證) ・ 2007/06/29 17:33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學生 (未驗證) ・ 2007/06/29 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