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休閒活動與生態保育

2007/06/29 16:39
2,89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文/褚縈瑩

日前,某報刊出一篇烏來桶后溪露營勝地報導,筆者有感不得不發:究竟疲累了整整五天的台灣民眾,在週休二日該怎麼玩,才能真正達到心靈的寧靜與提升呢?!

報導中,稱烏來桶後溪的自然景致為「小瑞士」,並介紹烏來桶後溪的交通便捷與入山便利性,將當地描述為一處適宜年輕人辦狂歡派對、全家烤肉、垂釣,甚至是泛舟的好去處;閱讀之際,一方面讓筆者想起四年來在桶後所目擊的劇烈變化,另一方面,也為此報導可能推廣了一個讓台灣人民不得安寧的週休二日,感到遺憾。

因緣際會,筆者與大學時期的伙伴們自四年前開始拜訪桶,進行自然觀察。從當時還只是一條爛泥巴路,到現在每逢假日休旅車不斷的柏油路、升滿炊煙的溪床,筆者看到這群被所謂保育人士稱為「生態破壞者」的爸爸媽媽及小朋友,內心有許多感觸:小時候我們也曾經跟著家人,在溪畔烤肉、玩水度過炎熱的夏天;也有親戚朋友想要開大腳車,跟著朋友、帶著小孩去探探別人口中的仙境。若要一味的批評他們,我覺得不忍。腦海中經常浮現的,是台灣眾多處於勞工與中產階級之間的人民,在五天工作的精疲力竭後,希望可以像電視上說的「新RV生活」一樣,和家人相聚在大自然中。

諷刺的是,在資本主義的邏輯下,實踐起來完全變了調,所有的汽車廣告企圖灌輸我們一種美好的意象:只要買了這部車,如此悠閒的假日生活就會出現。筆者看到的,是一些辛苦的家庭努力貸款與償還,想要買下他們嚮往的生活,卻不知道該往哪裡去,於是每逢假日只能耐心等在車陣中,和許多聞風而來的家庭,甚至開派對的年輕人,一起擠在越來越髒亂、嘈雜的露營地,而廣告裡出現的綠草、飛鳥與青蛙,更不會在車胎壓過的路上出現。

台灣的人民是不是只能有這樣的選擇?

如果我們的休閒方式可以轉個彎,也許就能夠在錢淹腳目的台灣找到一絲安寧與心靈成長的空隙。休閒旅遊本來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但經由清楚認識、尊重,進而回歸當地人群與自然環境的方式,是否比較接近,讓人好好休息並且有伸展空間的目的?事實上,在絕美的烏來後山,部分泰雅族在地居民試圖擺脫國家機器與財團勢力的包圍,努力發展居民、遊客、環境三贏的生態旅遊方式。這樣的社區共識漸漸萌芽茁壯,需要我們外來遊客的耐心等候與支持。

另外,筆者所耳聞烏來鄉公所的連外道路開闢計畫(烏來─三峽熊空),將粗暴地劃破拔刀耳山區及烏來兩條(熊空溪、加九寮溪)如桶後溪般清澈美麗、位於原始溪流上游的水源區森林,施工過程必定造成野生動植物棲地零碎化,烏來的遊憩資源與自然荒野存在的價值,令人擔憂。因為此開發案影響重大,目前環境影響評估正在進行,值得喜歡到烏來親近自然的社會大眾一同來關心,集思廣益,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法。

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形與自然資源,整體環境就這樣一丁點大,山林野溪小巧而精緻,實在沒什麼好征服冒險的,週一至週五辛苦工作的人們,汲汲營營追求高性能裝備也不見得能享有週休二日的休閒品質。也許如同前述,換個心情旅遊,多一點觀察、傾聽與互動,不管是自然的驚喜、與在地朋友的互動,或關心當地的事務,都會讓您玩得更深入也更有收穫。

期待,台灣人民能夠支持並進行不剝削自己、不剝削他人、不剝削自然的優質旅遊方式。

(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43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