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黃帝內經的全息脈診 (第八講) 劉憲平
好奇寶寶的公民新聞平台除了自己發新聞外,也轉載商業媒體不刊登的訊息、刊登網友的留言或投書,將一些好的訊息廣為傳播。以下是好奇寶寶副刊『黃帝內經健康醫學講座』專欄。以下是劉憲平大師寄來時寫的前言:
1127週四、再傳第八講「黃帝內經的全息脈診」,這是黃帝內經理論結合臨症應用與傳習研究之最關鍵重點。必須精準掌握才行!
另外;下週四、十二月四日個人因赴馬來西亞參加「世界中華自然醫學高峰論壇」須要請假一天,下次上課就改在下下一個星期四、十二月十一日的晚上。謝謝!
@@@@@@@@@@@@@@@@@@@@@@@@@@@@@@@@@@@@@@@@
上接:
副刊:介紹「黃帝內經的全息脈診」無聲氣訣的共震共鳴 (第七講) 劉憲平
https://www.peopo.org/news/260633
黃帝內經的全息脈診 劉憲平
醫道寶典黃帝內經曰:「有者求之,無者求之。」又曰:「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又曰:「凡將用鍼、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又曰:「無問其病,以令氣平!」意指表面症狀與細微癥兆固然不容忽略,但是更為重要的有「表現於脈象」之體質特性、潛藏病氣與「病變樞機」等等,這才是上乘醫道由局部瞭解整體、由局部掌握全面;精準操作並有效落實診斷、矯正、治療、預後、傳習與發展創新之真正關鍵重點!人體六氣、十二經脈主控系統之虛實寒熱等實際偏頗情況,也唯有在「氣口」診脈才能知之,透過「見微知著之全息律理論」由身體局部、可以精確掌握「身心神腦靈氣」整體之偏頗與異變情況,進而施予最為有效的無害矯正、治療措施。傳統所謂之「一針、二灸、三用藥。」係因為臨症蒼促、分秒必爭,而針法最為便捷速效可為代表,經文所說之用鍼、實乃泛指一切有助於自然療癒之常規治療措施而言。所以說:「根據自然規律之精確診斷,可以主導並決定療效與預後!」黃帝內經望切問三診術、以契合於全息律之「軒歧脈診醫學」為依歸,療效可觀、絕不含糊,無庸置疑!
幾千年來黃帝內經「歸藏易」整體自然醫學理論;正法之晻昧不行,和傳統漢醫積弱不振之所以為人所詬病,幾乎完全就是因為「脈診理論與正確方法」之絕學失傳所致。一旦能夠掌握此一精準正確之「理論脈診」進而回歸自然規律、破除威權迷信與因循茍切之旁觀心態,建立「養生是權力、保健為義務,養生保健人人有責!」之全新正確觀念。使得美善天心與上乘醫道大行其道,根據黃帝內經整體自然醫學六氣五行理論之「健康醫學」風行草偃,則世人皆可以神識覺醒健康長壽、身心安泰而永保幸福快樂矣。提示軒歧脈診醫學之基本要點如下:
1、 六氣、十二經脈與寸關尺六部直接相應/生長變化收藏六氣,也就是木火土、
火金水六大信息能量,在人體則呈現為十二經脈〈六經、六氣〉信息能量網絡主控系統,於雙手腕後第一橫紋起始之;手太陰肺經、橈動脈處的「寸關尺」六部,依「左陰右陽」原則與水木火、火土金次序直接相應。關係如下:
左尺主藏、屬腎水/應膀胱經、小腸經。 右尺主變、屬相火/應三焦經、膽經。
左關主生、屬肝木/應肝經、心包絡經。 右關主化、屬脾土/應肺經、脾經。
左寸主長、屬心火/應腎經、心經。 右寸主收、屬肺金/應大腸經、胃經。
2、 標準平脈/平人則無病;其脈「和緩微滑、九候若一」,三部九候四平八穩、
從容自在,並與當時之年度、季節等氣候特性大致相應、相容者,是為理想標準、健康無病之正常脈象。
3、 五行、五臟與五脈、五邪相應/經云:「氣不及,則所不勝之氣乘之。」
生長變化收藏六者、任何一氣不足之病,其所不勝之氣、即大行肆虐釀成災變,有是病即有是脈,有斯脈則有斯病,桴鼓相應、如影隨形絲毫不爽。關係如下:
腎水不及/濕土大行、出現沉脈,其主脈沉或不沉〈即不浮或太浮〉。
肝木不及/燥金大行、現濇脈,其脈滯濇、不流暢,〈即寸關尺三部之同步博動〉。
心火不及/寒水大行、現緊脈,其脈緊硬、堅實〈包括鳥喙、瞋脹等變化〉。
相火不及/寒水大行、現緊脈,其脈緊硬、堅實〈包括鳥喙、瞋脹等變化〉。
脾土不及/風木大行、現弦脈,其脈細而直〈可長、可短,唯稍緊細、如絲弦〉。
肺金不及/相火大行、現緩脈,其脈軟散無力、不著邊際,或數(每分鐘72動以上)。
4、 五勝取脈/由於「病脈必然兼見!」之特性,根據「病變常規」驗証病脈,
於弦緩沉濇緊五類病脈之中、取其相順接之主要三脈,作為主病脈,是為有者求之。其相對於病脈之三臟即屬於正氣不足,是為無者求之,常以最後一氣為主病。基本五大模式如下:
脈見緩沉濇,屬於火濕燥三邪有餘、肺腎肝三臟皆不足/是為肝木不及之病。
脈見沉濇緊,屬於濕燥寒三邪有餘、腎肝心三臟皆不足/是為心火不及之病。
脈見濇緊弦,屬於燥寒風三邪有餘、肝心脾三臟皆不足/是為脾土不及之病。
脈見緊弦緩,屬於寒風火三邪有餘、心脾肺三臟皆不足/是為肺金不及之病。
脈見弦緩沉,屬於風火濕三邪有餘、脾肺腎三臟皆不足/是為腎水不及之病。
5、整體為主/臨症切診時,先依左血右氣、左陰右陽、左深右淺、下陰上陽、內陰外陽、沉陰浮陽等大原則,「舉按推尋」仔細推敲,整體審度左右雙手之寸關尺六部暨各部之浮中沉三層次,以確定其「病理屬性」。現代人以心氣不足者居多,約佔70%-90%以上。
6、局部為輔/病理屬性確定之後,再逐一分析左右寸關尺六部十八候,以精確掌握水木火、火土金;六氣內部之虛實、寒熱,以及各自之三有餘、三不足,等個別氣病之實際情況與嚴重程度。
7、補正瀉邪/依各例之病理屬性和六氣、十二經脈局部之實際所需,循思想觀念、飲食營養、筋骨結構、生活起居、寒熱溫涼等各個層面,追究其「真正致病原因」、並設法徹底袪除之。然後再確定「本標兼治」之治療主從、輕重緩急與具體配重,根據理論「補正瀉邪、轉換能量」務必切中其病,無太過、無不及。
重要啟發:
秉持「仁心仁術人文精神與六氣五勝自然規律」之黃帝內經「軒歧脈診醫學」,有理論、有人性、有心髓、有公式、有方法、有權柄、有經驗、有印證,做為針對「病氣」之最佳共通語言;可資遵循比對、公開討論。其診斷、矯正、治療、研究與傳習,嚴絲合縫、一以貫之,毫無虛玄空泛、自說自話之錯謬餘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