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蒲添生雕塑藝術之美

2007/06/29 14:49
5,18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蒲添生1912年出生台灣嘉義,雕塑作品超過200件。1996 85歲奮力完成〈林靖娟老師紀念銅像〉,目前豎立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旁中山美術公園,製作時間歷時四年515完成,蒲添生531因胃癌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年85歲。
蒲添生一生奉獻給雕塑,而雕塑也成就蒲添生一生。

蒲添生作品將於七月起於高雄鹽埕藝文中心首展。接著並將於全台地區展出

春之光  1958  青銅  175×51×48cm

照片


〈春之光〉作品高175公分,完成於1958年的秋天。創作地點是在日本東京朝倉文夫雕塑私塾裡的朝倉私人專用工作室。
我曾經於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日本雕塑家──恩師朝倉文夫(1883-1964)雕塑私塾裡接受了8年的雕塑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1941年,我束裝回台從事雕塑工作。
二次大戰後的1957年,老師來信說他身體狀況愈來愈差,要我再度赴日,他要傾囊相授雕塑絕學。這時亞運即將在日本舉辦,朝倉老師任亞運美術委員會部長,故以聘書函請教育部邀我赴日參加亞運美展。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第二次赴日。
當時日本帝展改組為「日展」。第一屆的日展將要舉辦,朝倉先生要我準備作品參加徵選,並為我物色專屬模特兒,也為我決定模特兒的姿態(即往後完成的〈春之光〉),並負擔模特兒的費用達半年之久,生活費也大半由恩師供給。
〈春之光〉作品完成。幸獲入選第一屆日展,因為事前並沒有心理準備會入選,所以格外的高興,也可謂為國家爭取了光采。
約一年半的時間匆匆而過,我結束與恩師最後習藝生活(也就是與他最後一次見面)準備回台,同行的還有那件〈春之光〉。當日本航空公司知道有這件入選日展榮譽之雕塑作品時,因而免費護送回台,優禮有加。〈春之光〉是在這麼一個光榮的情況之下回到自己國家的土地。數十年後的今天,此作品為國內之北美館及高美館典藏,特介紹其創作之歷史背景及其經過。(作者自述)(此作品1991年北美館典藏,1993年高美館典藏)

懷念  1981  青銅  79×29×20cm

照片

〈懷念〉取材英國女體,那是模特兒在休息狀況下的姿勢。藝術家在剎那間靈感被激發出來了,整個身體面向與頭和臀的方向是緊繃的90度,扶腰及拖顎的雙手輔助了整件作品的動向,而最後的焦點才是臉部。她與身體呈90度相反的方向帶出了作品要述說的重點──「懷念」。
整件作品只有胸腔沒有動態,其餘的部位都在動。從肚臍以下的下半身臀部,激烈的左靠到極限,拉大垂直線作品的張力。而下半身左腳挺住了大地,右腳從大腿、小腿至腳掌坐了三段式的曲折,至最終的腳指間舒展放射出去,與頭部的方向做了接近180度的拉力,也就是說作品最低處的腳掌,與作品最高點的頭部是向左走,向右走,心理向度的最大幅度,也再次說明了〈懷念〉的意涵。
而頭部在直立造型的最高點被刻意的縮小了,它使身體產生巨大感,也使懷念的尺度藉著巨大的身軀被形象化及量化了,但卻能夠使人引發無限的遐思。

亭亭玉立  1981  青銅  74×24×20cm

照片

〈亭亭玉立〉這件作品採用英籍模特兒為創作對象,其骨架及肌理很適合做雕塑結構和造型變化的處理,與1958年(47歲)時所完成的〈春之光〉(以日籍女性為模特兒),可視為壯年與老年這二個時期對藝術的理念與技法的貫徹。〈亭亭玉立〉創作的時候,蒲氏已70歲,但是我們從作品上可以看出他心理的年輕以及身體的硬朗。這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而〈亭亭玉立〉的處理更可看出創作技巧更加純熟也更簡明扼要。
〈亭亭玉立〉的模特兒體態和神貌契合藝術家心中的美感,而其技法的成熟老練,適時使之烘托出一種東方美學思維,和西方技法的這二種文化融合而成的美感,使得作品非常圓融的呈現。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