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當媒體過度報導兇殘細節 是否間接成了害人兇手?

2014/09/28 15:13
8,457次瀏覽 ・ 1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自從今年5月發生鄭捷殺人事件後,隨機殺人、情殺事件層出不窮,駭人聽聞的訊息藉由媒體不斷向我們送來,但這些案件相似度高、時間密集度也高,新聞媒體是否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描述案件本身的同時,為了吸引閱聽目光,把細節過於清楚的呈現,助長了下一個兇殘行為。

 

殺人事件像連鎖效應 模仿先前犯罪行為

 

今年(103)5月21日發生捷運殺人事件,隨後6月1日凌晨信義區傳出一起隨機砍人事件,6月底和7月初又有一名曾姓男子在高鐵和台鐵的廁所留下要放炸彈等恐嚇字眼,而9月22日的張彥文情殺案,也在事發不久後的27日,發生城隍廟口情殺案,這些殺人事件,密集度高,像是一連串的連鎖效應。

 

另外,張彥文向警方供稱,在犯案前,就開始思考該用什麼工具,突然想到鄭捷持刀在捷運瘋狂砍人,就決定用跟鄭捷同款刀器,兇殘的案例,不斷地擴大,被有心者模仿。

 

媒體報導過於詳實誘發學習

 

這個社會上每個人的性格本來就不同,成長歷程影響了一個人攻擊行為的多寡,家庭、學校、社會生活都是重要的影養因素,其中又以傳播媒體的力量最無所不在,當鄭捷案發生時,各大媒體詳實敘述其犯案過程,甚至轉發現場拍攝的影片,或是製作動新聞,讓犯罪細節鉅細靡遺的被民眾了解。

 

這些相似的殺人事件,接連發生,是否因為媒體過度報導,而使某些有相似性格、遭遇的人,容易因為暴露於這些媒體之下,而引起念頭,犯下類似的行為,值得我們深思。

 

盼媒體勿消費駭人事件 間接促使下一個害人事件

 

社會心理學研究指出:媒體暴力可以觸發攻擊與敵意思想,引導人朝向敵意和鼓勵攻擊的方式去解讀他人行為,如上述的信義區砍人事件,加害者即表示他覺得對方有意攻擊他,才會砍刺對方。

雖然暴露於媒體暴力不必然造成某人的攻擊行為,就像是總有人說:「我玩電玩、看這些新聞,但從未殺過人。」也非導致攻擊或暴力行動的唯一原因,但是證據卻令人印象深刻也十分明確。

 

研究指出的心理行為、社會事件的現象,印證了媒體是影響人行為的重要角色,希望各大媒體不要再為了增加收視率、點閱率,過度消費這些駭人事件,讓「駭人」事件變成下一個「害人」事件的源頭。

 

參考資料:

稱心情不好 少年暗夜刺殺路人被逮

https://tw.news.yahoo.com/%E7%A8%B1%E5%BF%83%E6%83%85%E4%B8%8D%E5%A5%BD…

揚言在列車放炸彈 男子恐嚇罪起訴

https://tw.news.yahoo.com/%E6%8F%9A%E8%A8%80%E5%9C%A8%E5%88%97%E8%BB%8A…

台大高材生張彥文殘殺女友 供稱手法全學自鄭捷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923/404905.htm

城隍廟血案不快制伏 凶嫌會砍死人

https://tw.news.yahoo.com/%E5%9F%8E%E9%9A%8D%E5%BB%9F%E8%A1%80%E6%A1%88…

社會心理學二版(Social psychology 8E)雙葉書廊 Chapter11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