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裁判經驗不足行形成斷層
大專體總 籃協不同調
記者/宋偉航報導
照片來源網路
一聲尖銳的哨音傳來,往哨音的來源一看,只見到裁判手高舉握拳,另外一隻手掌向下指向違規者腰部,大家就知道,有人犯規了。
在戰況激烈的球場上,緊張的攻防戰中,多多少少會與對手有肢體上的接觸,當每個球員心中都只想著要如何拿下這一分時,心急之下,難免會做出一些小舉動,企圖擾亂對手的心理,藉此取得得分機會,但是一個不小心,讓裁判吹響犯規的哨音,而這一個罰球,又是左右勝負的關鍵時,若是沒有及時處理好,往往會引起兩球隊與裁判間的爭執。
近期內最受矚目的一場關於裁判尺度判別的球賽,就是在十月十一日於文化大學開打的AUB(Asian University Man's Basketball Championship)第二屆亞洲大學男籃賽,其中在中華隊跟南韓漢陽大學的一場賽事中,由於南韓隊的教練金春守,數次懷疑裁判的判決不公正,質疑裁判偏袒中華隊,導致賽事數次中斷,那是否表示,台灣的籃球裁判,在尺度上是否有些不當的部份,中間的平衡,該如何去拿捏?而在訓練裁判的過程中,是否出現了其他的問題?
就台灣選取裁判的制度而言,大專體總辦有裁判講習,專門培養大專聯賽裁判,而正式的裁判等級分為A、B、C三個等級,基礎的C級只需要參加中華籃協每年授權給各縣市辦理的C級裁判研習,以及會後考試,便可獲得資格,再往上通過A、B的認證後,由籃協推薦去參加國際籃球裁判講習,進而成為國際籃球裁判。
大專體總的羅子建表示:「大專體總在訓練裁判的方式,是以一帶二的方式做指導,例如一位B級裁判帶兩位C級裁判去比賽做裁決,藉著參與比賽吸取經驗,但在籃協中,重點是培養A級、國際級裁判,若不是A級、國際級裁判便無法上場做裁決,且籃協的比賽次數遠遠少於大專體總所舉辦的比賽,而一般大專體總的籃球裁判資格,籃協卻不願意承認。」若沒有實際判決比賽,裁判便無法藉此吸取經驗,以做出最公正的判決。籃協限制判決比賽裁判的階級,使得裁判在判決上的經驗不足,讓每個裁判在尺度上,更加的難以衡量,因此出現裁判在判決上,遭受質疑的現象。一心想要培養高階的國際級裁判,但卻忽略在培養的過程中,在裁決經驗上的不足,形成一個斷層,導致裁判在經驗不足的狀況下,在判決上產生了些許偏差。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