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重拾舊「葉」 玉米娃娃

2008/11/27 00:16
8,81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王鈺婷/彰化報導】

  吃玉米時剝掉的玉米葉,通常會被當作垃圾,丟進垃圾桶裡。你聽說過玉米葉能變成一個個可愛的娃娃嗎?彰化縣田中鎮太平社區將不起眼的玉米葉做成玉米葉娃娃,廢物利用,既環保又具有創意。

  玉米娃娃的製作材料很環保,並不會像塑膠娃娃,容易造成環境垃圾問題。玉米娃娃只有頭的部分使用保麗龍,其他部位都是用玉米葉製作而成。在回收處理時,由於玉米娃娃使用的塑膠成分較少,相較於塑膠娃娃使用的高塑膠比例,玉米娃娃對於環境垃圾汙染的程度較低。依據「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環境保護統計年報」公佈之數據,九十年度全國垃圾年生產量為七百八十四萬噸,其中紙類約占27%,廚餘約27%,塑膠約21%,為前三大垃圾種類。行政院環保署九十七年度各類回收量統計資料顯示,塑膠類占28%,為統計中第二大垃圾種類,這些數據呈現出台灣龐大的塑膠垃圾量。近年來,在政府極力倡導環保政策下,大平社區的媽媽們將不起眼的玉米葉,做成精緻的娃娃,不但減少大量玉米葉為太平社區帶來的垃圾問題,也為台灣小朋友做出專屬台灣的芭比娃娃。

  玉米葉娃娃研習班講師陳?琴說:「不要的玉米葉大部分都會丟給垃圾車載走,與其製造不必要的垃圾,不如創造具環保的藝術。」玉米葉娃娃是很環保的玩具,因為素材都是天然的,即使丟棄它,也不會像塑膠娃娃一般,造成嚴重的環境與生態破壞。玉米葉娃娃工作室講師周玲玟指出,玉米葉娃娃的主要材料為玉米葉,其次是白膠,再者是少量紙板、保麗龍與布料。當初會選擇玉米葉為主要材料,是由於太平社區曾是典型的傳統農村,以生產水稻為主,生活物質並不充裕。在水稻收割後,居民以種植玉米飼養毛豬。然而,剝掉的玉米葉堆積如山,太平社區的媽媽便利用這些玉米葉,發揮創意做成小娃娃給小孩玩,玉米娃娃成為太平社區一項重要的工藝品,也無形中提升台灣的環保意識。

  玉米葉娃娃早在民國六十年代就已經存在,甚至一度外銷到歐美國家,成為台灣的外銷大宗。然而在八十年代塑膠工業的迅速發展下,既費時又費工的玉米葉娃娃,被具有低成本優勢的塑膠娃娃取代,逐漸沒落。太平社區因此開始停止接受訂單,員工也紛紛改業。近年來,由於彰化縣田中鎮農會希望藉由重現玉米葉娃娃的風采,進而推廣社區發展,因此農會成員到處尋找這個遺失的手工藝,希望將它再度發揚光大。彰化縣田中鎮農會總幹事張瑞欣表示,他與農會同事在居民家中櫥櫃,意外發現40幾年前玉米娃娃的製作素材,希望藉由進一步的推廣,未來能為當地婦女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太平社區現今已成立玉米娃娃工作室,也申請了商標與名字的專利權,希望藉由當地人力的栽培與技術的傳承,將玉米葉娃娃逐漸商品化,重現昔日風彩並推進國內外市場,同時也能讓太平社區的媽媽再為這項小玩意兒打拼。

  周玲玟表示,她已經成立玉米娃娃部落格,希望能夠增加玉米娃娃的曝光度,並將這項失而復得的手工藝推廣出去。玉米娃娃的復興,不但為太平社區提供社區發展的新契機,也找回遺失40年左右的傳統手工技藝。太平社區的環保藝術,將玉米葉廢物再造,為台灣的環保工作盡一份心力。

 

照片

剝掉的玉米葉,造成社區垃圾問題。曬乾後,成為玉米娃娃的材料。

記者王鈺婷/攝影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