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社造電子報《NO.201》

2014/02/26 11:37
3,04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本期目錄

.【社造觀點】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社造點交流會(上)
.【社造專題】行政社造化──讓區公所成為社造中心
.【活動訊息平台】

【社造觀點】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社造點交流會(上)
編按/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自101年承接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委託辦理三年的「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業務委託暨營運管理案」除了館設營運與活化之外,也賦予了在都會型社區營造輔導與經營的角色,101年以高齡友善、都市綠生活、創意街區、都會農場等議題逐漸尋找出社區與社群,102年在十四個社造點的操作中,逐漸連結地緣社區與議題社群的關係,在這樣的場域中促成社區彼此的互動與互助學習的平台。

往後會在電子報中逐一將102年社造點做介紹,敬請期待。

圖、文/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於101年7月26日開始進駐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仁安醫院歷史性建築),一方面進行都會型社區營造的推展與研究,一方面也對於館舍經營逐漸累積經驗。從101年營運至102年,我們感受到臺北市與其他地區不同的特點,包含都會中社區需更細膩區分地緣性社區(地緣社區、公寓大廈)、虛擬社群、議題社群等,面對這些社區及社群都需要有不同的因應方式,如新媒體工具的應用(FACEBOOK)與雲端社群的經營都是都會營造不可少的工具。針對不同社區及社群資源需求的層次多樣,不能再以單以輔導模式進行,有的社區或社群是需要加強鍊結需要的也許是人力網絡的引入,有的社區需要的是新思維的轉化,對於社區營造趨勢資訊或新模式的刺激,因此在都會中營造,如何將有限及多元化的資源進行連結及加層將是重要的關鍵。

102年社區營造中心的運作將工作內容定位聚焦於「社造資源與支援媒合平台的建置與運作」的主軸上。我們也逐漸發現「社造資源與支援媒合平台的建置與運作」的搭建是需要結合仁安醫院空間營運管理、社區資源網絡建立與交流,社區輔導諮詢三方面的運作,才能逐漸形成,且在過程中,透過以上行動,引入議題型社群,導引協助地緣型社區。如此運作,可以刺激及活化地緣性社區近年推展逐漸失去的活力及特色,透過議題社群的刺激,更能讓地區展現不同特色。

透過現有社造中心資源(空間、服務、活動及培訓),與社區、社群連結,產生新的資源(人力、物力、補助資源及網絡等資源),回饋社區需求,也透過具前瞻性及有跨局處議題的媒合補助,將執行內容與其他局處連結,形成臺北市特有的營造內涵及模式...

閱讀更多請點此 http://enews.url.com.tw/cesroc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