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傳統 交趾陶文化再結合
【記者孫意盈/嘉義報導】
嘉義以傳統交趾陶藝術聞名,交趾陶因此又稱為「嘉義燒」。早期交趾陶的應用多在台灣寺廟建築的裝飾上,今已逐漸被獨立出來成為一般民間收藏的藝品,結合傳統再創新,嘉義交趾陶發展成各種不同的風貌。
墘窯休閒陶坊將傳統交趾陶與實用性結合。 照片來源/墘窯休閒陶坊提供
「古笨港陶華園」座落於古笨港遺址上,前有古蹟水仙宮,後有五分車鐵路橋歷史建築,將傳統的陶窯文化,與現代的觀光休閒概念結合,陶華園轉型成為國內第一座,以交趾陶為主題的休閒觀光文化園區。園區內造景全由謝東哲親自設計製作,並親自栽種園中的樹木,打造心目中的桃花源。陶華園讓交趾陶不再只是傳統藝術,更是一種休閒觀光產業。
來到這裡,除了一覽古蹟的風采外,園區內提供交趾陶的DIY體驗教室,讓民眾有親自接觸交趾陶的機會。陶華園員工張小姐表示,園區由謝東哲帶領一群交趾陶的師傅,創造屬於他們、具獨特人偶風格的交趾陶,讓傳統的交趾陶以休閒的姿態,呈現新風貌。
葉王流派<註一>第五代傳人蕭武龍,在民雄鄉的鄉間小路中,親自打造屬於自己的「蕭武龍交趾陶工作室」,平時創作交趾陶,也開放民眾參觀每件作品。蕭武龍亦是台灣少數習得「毫芒雕」<註二>技術的藝術家,他將交趾陶作品雕上毫芒雕,使兩種傳統技法結合,呈現極富創意的交趾陶作品,並為交趾陶贏回「民雄燒」的美譽。
蕭武龍表示,他喜歡創作關於生活的小事物,並融入生活中的巧思,創造出有別於一般人的交趾陶作品。更多生活化的的作品,像是水果釋迦、沙皮狗、竹板凳等,其中又以竹板凳最為特別,也最得蕭武龍的心,運用純熟的上釉藥技巧,區別出一般交趾陶的大片色彩,呈現出竹子特有的的斑駁感,生活中的巧思也能以交趾陶的方式呈現。
由三兄弟回歸家鄉,成立的「墘窯休閒陶坊」與朴子自行車道結合,成為嘉義休閒的好去處。墘窯休閒陶坊的創作,是以跳脫傳統、並兼具實用性為旨。排行老三的侯吉村說:「就拿傳統的龍來說,我們以簡單的線條表現再製成手機吊飾、項鍊等商品,跳脫以往交趾陶的傳統。」將交趾陶結合實用性,卻不失傳統文化之美,正是侯家三兄弟對家鄉的回饋。
墘窯休閒陶坊雖然沒有華麗的造景,也沒有醒目又漂亮的建築物,但是園區內種植各式各樣的植物,還有由三兄弟親自打造的庭園。侯吉村表示,除了讓大家看見不同的交趾陶外,更希望來到墘窯休閒陶坊的人能夠完全放鬆,徜徉在自然的環境與交趾陶的藝術當中,就像是來這裡找朋友泡泡茶、聊天一般。
傳統的藝術交趾陶,將傳統結合不同的創意後,以各種有趣的風貌在嘉義呈現,雖是不一樣的創新,但都代表著嘉義獨有的文化特色,更將傳統技藝保存與傳承。
<註一>葉王是台灣交趾陶宗師,也是有文獻記載台灣出生的第一位交趾陶藝師。
<註二>在極小的物件上,刻上許多文字或圖畫。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