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兩岸傳播學術研討會 談些什麼

2008/10/29 21:47
2,966次瀏覽 ・ 0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吳文駿/中正大學報導】

  由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主辦的「兩岸傳播暨影像藝術學術研討會圓桌論壇」,十月二十二日於中正大學大禮堂圓滿落幕,本次會議也讓兩岸傳播學者達到學術交流的目的。

照片

圓桌論壇在中正大學大禮堂國際會議廳舉行。 記者吳文駿/攝影

  本次的兩岸傳播學術研討會,邀請到海峽兩岸多位傳播學者進行傳播學術交流。整場研討會氣氛融洽,在主持人政大新聞系教授朱立幽默的言詞引領之下,使原本嚴肅的研討會增添不少輕鬆感。雖然會議進行至一半時,現場突然有一位記者大聲咆嘯抗議,但隨即被校警請出會場,會議仍繼續進行沒有受到影響。

  這次的傳播研討會主題為「傳播媒體與實務探討」,一共發表五篇論文。雖然論文發表人皆為對岸教授,但五篇發表論文卻皆與台灣的傳播史或傳播學相關。研究會評論人教授陳世敏表示,五位論文發表人的選題令人感動,即使在台灣的研討會中,也少有五篇論文同時提到台灣傳播的情況。本次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與台灣傳播史有對照之處,例如由呂尚彬所發表的「中國大陸報紙種群演進的邏輯分析-紀念中國新聞改革30年」,即與台灣解除報禁二十年的情況有相似之處,陳世敏認為,這些都值得於會後進行深入討論。此外,會中對於兩岸的互動也有深入的探討,例如庄鴻明所發表的「臺灣網民訪問大陸網站現象淺析」,內容就闡述台灣網友參觀對岸網站的情況。

  以往兩岸在傳播研究風氣並不相同,中國大陸對傳播歷史的研究及行政型的研究較多,台灣則社會方面較多;但以方法學來看,台灣的研究方法較為嚴謹。然而這次研究會所發表的五篇論文中,其中有兩篇是以實證方法所做的研究。陳世敏指出,以往對岸對新聞學的研究方式多為歷史與邏輯辯證,這兩篇以實證方法做研究的論文,實屬少見。傳播系教授劉駿州也認為,對岸近幾年的研究風氣有所改變,他說:「對岸的研究不論是取向、主題以及研究方法上,都漸漸地趨向多元化。」

  對於兩岸學術研討會,有學者認為,認識與瞭解是研討會的重點。朱立認為,學術交流是屬於累積性的影響,沒有立即性的幫助,而其意義在於學者間的意見交換。研討會也使兩岸學者對於對岸的傳播產業及傳播文化更加瞭解。傳播系教授簡妙如說:「像袁勇麟所發表的『涉台電視新聞傳播初探』就相當有趣,研究說明對岸的電視台是如何報導台灣新聞,可以從中瞭解對岸是如何再現台灣。」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兩岸新聞報導獎籌備小組 (未驗證) ・ 2009/08/12 12:04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兩岸新聞報導獎籌備小組 (未驗證) ・ 2009/08/12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