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限制出境違憲 違反兩公約

2013/11/24 00:21
1,10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限制出境違憲 違反兩公約

【記者林培涵/台北報導】憲法第10條規定人民有遷徙自由,保障人民有自由設定住居所、遷徙旅行及出入境的遷徏自由。然而在台灣以租稅保全為由,只要達到一定金額,就限制出境,此舉是否違憲?11月1日在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財金法律學系主辦的學術研討會,第二場的主題就是關於限制出境議題,本週日(11/24)晚間六點到七點,FM89.3快樂聯播網《TORO刑男大律師》節目,將為大家原音重現,由主講人東吳大學法律系范文清助理教授以是否符合比例原則、兩公約,及對誰限制出境三點來探討台灣現行的限制出境問題。

  首先就比例原則來說,限制出境的保全對象是稅款和罰,兩者的立法及保全必要性不一樣,范文清贊成本稅要保全,但把罰鍰也納入他認為標準過於嚴苛,因為我國稅法的罰鍰是算倍數,范文清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欠繳20萬的營業稅,根據營業稅法可以處五倍的罰鍰,就變120萬,就本稅而言, 20萬不算重大欠稅,但是加上罰鍰就超過100萬的標準,變成重大欠稅。

  關於兩公約的部分,范文清說,今年邀請國際專家來台審查所發表的結論性意見指出,我們限制出境的人數過多,只有極少數的案例可以被法院判決推翻,人民在最高行政法院勝訴率5.7%,范文清不認為稅捐機關所做的限制出境是正確。他指出,限制出境必須符合保護國家安全公共秩序的公益、符合法律保留的要求、不應破壞本質內涵的保障、授權要有明確性的保障、符合比例原則五要件,范文清認為其中的比例原則,稅捐稽徵法第34條有違背兩公約的疑慮。

  最後一個問題是限制出境的對象,有些裁判認為只要是公司登記負責人就可以被限制出境,但也有不少裁判認為不應該如此僵硬,因有些形式上的負責人,實際上可能只是人頭或是外籍配偶,從未參與過公司的營業卻被限制出境,范文清認為,既然限制出境的目的是保全租稅,不應執著在法條的文字而未顧及背後的規範的意義,否則就淪為法匠。

  當日研討會的與談人中興大學教授李惠宗呼應限制出境議題,他表示,把罰款列入限制出境的數額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在台灣有很多欠稅本身是有問題的,稅務機關有權片面決定納稅人是否欠稅,更可以將擬制的方法認定納稅人有欠稅再加罰,這些都是不符合體系正義的。

  此外,李惠宗及范文清都認為限制出境已違憲,李惠宗認為,個人欠稅超過一百萬就限制出境,等於把稅捐保全的措施誤用為行政處罰,這是嚴重體系上的錯亂。再者,限制出境不在於金額多寡,而是在個案上要去衡量,欠錢是財產上的債務,理論上不應該用遷徙自由的限制作為手段來達到目的。

  節目最後有許多律師、會計師提問許多實務面問題,現場熱烈激盪不已,更多精采的交流互動,敬請準時收聽本週《TORO刑男大律師》節目,或上世界民報全球資訊網收聽 http://www.worldpeoplenews.com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