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驅除病「媒」 健全公共媒體制度-公廣集團經費面面觀

2008/06/04 21:15
2,98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建霖/嘉義報導】

  2006年7月1日,「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正式成立,讓台灣的傳播學界以及媒體改革團體相當振奮,認為是終結媒體亂象的一股清流注入。然而公共廣電集團營運至今,也面臨了許多挑戰和困境,商業媒體的惡質報導情況也未見改善,其中經費不足更是公廣集團長期所面臨的艱鉅挑戰。

龍困淺攤的公廣集團

  公共廣電集團成立至今已近兩年,但至目前為止,各界所引頸期盼的火車頭效應並未明顯發酵,而商業媒體的新聞走向仍然混亂,本身的自覺性依舊不足。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羅世宏認為,目前公共媒體制度的推行,最大的阻礙還是來自於政府。在台灣的公共媒體與商業媒體比例嚴重失衡,商業獨大的媒體結構,若能透過擴大公廣集團的營運規模,應有相當程度的矯正作用。

公視目前的資金來源不足,而平均每位國民所負擔的公視收視費用僅約四十元。

記者陳建霖/攝影

  但目前公廣集團仍舊不足以強大到威脅傳統商業媒體,主因還是來自於其經費上的不足。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唐士哲表示,政府不願多花錢在公共媒體上,主因是收視率並不如預期,但政府評估公視績效的方式卻值得討論。「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政府不給予充足的資金,那麼公廣集團就難以發揮,製作優良的好作品,收視率也難以提升。」唐士哲說。

  公共電視台每年經費約十五億元,而其中大約有九億來自於政府,唐士哲表示,與國外的公共電視台相較之下,台灣的公視只有近十億元的經費,實在是相差太遠。舉例來說,每年來自政府九億元的捐贈,除以台灣的人口數,平均每人一年約分攤四十元左右的公共電視費用,而公共廣電發達如英國的BBC,一年平均國民需分擔近三千五百元的費用,與台灣的公廣集團便相差了87. 5倍。

政府經費如何流入公廣集團 

  目前公廣集團底下有華視、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以及宏觀電視台和公視本台五個頻道。而除了華視仍以商業化方式經營之外,其餘四個電視台的經費來源還是來自於政府。公視本台的資金是由政府直接捐贈,而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以及宏觀電視台則是來自政府經費,經由各相關政府單位編列預算,但並非專款專用。

  唐士哲表示,目前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以及宏觀電視台的資金受到相關政府單位的控制,因此難以受到十足的保障。而根據公共廣電集團官方網頁上公布的數據,客家頻道一年的預算約為4.5億元,而其中約4.4億是來自客委會;原住民電視台一年的經費約3.67億,其中約有3.5億來自於原委會;宏觀頻道的經費則來自於僑委會,一年約有1.45億的經費。面對這樣的情形,每年的預算都有可能調整,相對這三家隸屬公廣集團的電視台便會面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也難保掌握資金來源的政府單位,不會伸出幕後的手去掌握這三個頻道。

  「政府不願讓公廣集團擁有充足的預算,也尚未通過健全的公共廣播電視法。而這些都是公廣集團正常運作所需的基本與必要條件。」羅世宏說。唯有讓公廣集團的資金來源固定,並且配以相關合適的法理基礎,公廣集團才有可能真正的超然獨立,創造一個屬於大眾的公共平台。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