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無法「鹽」喻的苦-無「鹽」問蒼天的工作

2008/05/21 22:23
2,82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李建良/嘉義報導】
  
  台灣地狹人稠,農業的單位生產成本較高,因此難以與他國競爭,製鹽業也是如此。在氣候條件下,受到季風氣候影響,台灣南部夏雨冬乾,無法與屬於乾燥氣候的澳洲相比,再加上曬鹽人力的缺乏以及機械化製鹽等因素下,台灣的曬鹽場走入歷史,這些靠鹽田吃飯的鹽工們,也只能如鹽般地消逝在大海之中。

夕陽產業 邁入夕陽的人生

  由於台灣的製鹽成本過高,因此發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台灣曬鹽產業,隨著七股鹽場使用機械化採鹽後,在2002年就此劃下休止符而宣告終結。爾後,台灣的食用鹽係由通霄精鹽廠,以機械化採鹽生產。而大部分的工業及農業用鹽,則交由生產成本低廉的澳洲來進口供應。

台灣的人工曬鹽場,由於生產成本太高,只能走入歷史。

記者李建良/攝影

  澳洲的氣候乾燥,雨量不多,相當適合曬鹽。因此鹽灘上的鹽層厚度,大都在七十至八十公分以上,相較於台灣的鹽層,能有個兩、三公分厚就算不錯了,所以成本也相較澳洲高出許多。鹽工謝水清表示,由於人工採鹽成本太高,而鹽工的工作十分地辛苦,再加上鹽場人力老化又無法獲得補充,因此機械化操作鹽灘成為了不可避免的趨勢。由於機器代替了人力,所以機械鹽灘並不需要太多人力,鹽工們只能逐漸黯然走下歷史的舞台。

  從前從國外進口鹽的成本,是比國內自行生產的還要高。過去由於海運的不便利性,相較現今航海業的發展,使得運費可以更低廉,加上國外曬鹽的淨蒸發量為台灣的3倍,因此都勝過台灣自行產鹽的生產條件。謝水清表示,雖然目前是依賴進口來提供,但是隨著油價不斷飆漲,運費也勢必隨之增加,難保不會有那麼一天,進口鹽的成本又會超過自行生產。

鹽場廢曬後,因為土地為國家所有,鹽工也只能任其荒廢。

記者李建良/攝影

不只是吃飯的鹽田 更是情感的心田

  老鹽工看著鹽田停曬,土地回歸國有後被荒廢閒置,對這些經歷和見證了鹽田的興衰的他們而言,心中除了無奈還是無奈。過去維持家庭生計的收入來源沒了,而且政府又任由鹽田荒廢,他們感到十分不捨,畢竟,鹽田充滿了他們的回憶,他們的青春歲月,也都奉獻在這上面,叫這些老鹽工們,怎麼能夠不感到難過呢!老鹽工蔡麗泉表示,他們從出生懂事後,就開始曬鹽了,靠著這些鹽田,他養活了一家人,即使只有一點微薄的收入,但是全家人還是一起咬緊牙關過日子。這些鹽田不但是個讓全家人齊心打拚的心田,更是他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鹽工的工作十分地艱苦,蔡麗泉就說:「做鹽喔?痛苦啊!不過沒辦法啦,在職怨職嘛!」這句話表達了這些鹽工們樂天之命的個性。即使鹽工生活過的相當困苦,不只要在烈日下曬鹽,也要趕在太陽下山前整鹽。而且靠天吃飯的他們,最怕遇到下雨,只要一下雨,就會將他們辛苦曬好的鹽給溶化,一切的努力就變成枉然。但是他們依舊日復一日地辛勤工作,只求個溫飽,就心滿意足了。

  鹽田對他們來說,絕不只是個吃飯的工具這麼簡單而已。就像農地之於農夫,鹽田之於鹽工,這可都是工作一輩子的地方,甚至整個家族都是靠著鹽田養活的,對他們而言,就算鹽田不是自己的地,但是卻有著和親人一樣親的感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