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龍 首創立體魚拓
【記者戴湘穎北縣報導】台北縣永和市藝術街的魚拓工作室,裡面掛滿著琳瑯滿目的魚拓作品,有大有小,色彩繽紛,做出這些的正是立體魚拓師-周國龍。
周國龍畢業於復興商工美工科,一開始他從事雕塑、室內設計等工作,後來因喜愛釣魚,慢慢的接觸到魚拓藝術,以往一般人所認識的魚拓,是在魚體上塗滿顏料再印在紙張上,周國龍認為紙張容易因氣候影響而毀壞,因此開發出新的拓印方法,他稱之為「立體魚拓」。
立體魚拓的特色是魚的外觀幾乎與實體一模一樣,不管是體型、紋路、鱗片甚至許多小細節都栩栩如生,並且可以永久保存,不會像紙張一樣因氣候關係而損毀,所有的製作過程皆手工而成,吸引許多釣客購買收藏,「每一種魚類都是限量,讓收藏者可以感受到魚拓的價值」。
而立體魚拓的製作方法十分複雜,先運用矽膠、有機合成材料和玻璃纖維直接翻模出來,大約一天的時間可以做好模型,之後再經過加工像植牙、裝眼、加鬚等,將粗糙的魚模型雕塑的更為細緻,最後在使用油畫、壓克力顏料、噴漆等將魚上色,製造出逼真的立體魚拓。
周國龍剛開始嘗試做立體魚拓時遇到許多困難,尤其是上色技巧方面,當時他帶著第一個魚拓作品到基隆水試所要去請教劉振鄉博士,「想不到劉博士看到時嚇了一跳,他是第一次看到立體魚拓,從這之後就一直鼓勵我從事這項藝術」,所以周國龍多年來不斷專研上色技巧,許多公家單位也陸陸續續來請他作魚拓,而他的作品在一九九三年的台北國際漁業展中第一次嶄露頭角,吸引許多國內外的人士參觀。
而這間魚拓工作室位於永和市博愛街裡,這條街其實是永和市公所在一九九八年規劃而成的藝術街,當時請來十餘位藝術家進駐,除了魚拓、陶藝、畫廊、音樂等,另外還有著名的楊三郎美術館,目的是要讓博愛街成為富有文化氣息的街道,提供民眾一個放鬆休閒的空間環境。(照片由記者戴湘穎拍攝)
一開始市公所是想結合當地居民和業者的努力,打造一個休閒又富有教育意義的藝術走廊,所以時常在假日舉辦各種活動,除了攤販的擺設,當地藝術家還會教導居民繪畫、陶藝等等。不過近年來,因為永和市住宅區過於密集,大樓林立加上汽機車頻繁,假日無法清空,導致藝術街逐漸沒落,目前僅剩下周國龍的魚拓工作室。
在這樣的環境變遷下,唯一僅存的魚拓工作室,是如何堅持下去呢?周國龍表示,「以前許多藝術同好者都住在這條街上,如今大家都搬走,實在覺得很可惜」,不過因為住久了感情深,也結交許多鄰居好友,才會捨不得離開。
這個手工的魚拓藝術目前沒有人能傳承,他說:「因為技術十分困難,除了要有美學的基礎,也要靠多年的經驗累積才能夠做成逼真的魚拓,人才實在難找」。他也談到以前有很多想來學習的居民,但都遭到他拒絕,因為他希望找到一個真心想學習,並且不把魚拓當成樂趣而是當成職業的人,將這項藝術傳承下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