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為創意 古佳峻「塑」糕餅
「這是吃的嗎?」是觀光客常會問古佳峻的問題。古佳峻的手工紅龜粿,用「紙」做出道地的台灣味。
想吃嗎?古佳峻一身中國打扮,拿著他的「食品」推銷。
圖片來源 : 古佳峻提供 |
【記者朱家儀報導】「這是吃的嗎?」是觀光客常會問古佳峻的問題。古佳峻的手工紅龜粿,用「紙」做出道地的台灣味。
每逢初一、十五,古佳峻的家裡總飄著糕餅的香味。母親是台南人,祖母對傳統美食又十分拿手,讓古佳峻從小就迷戀台灣傳統點心。其中,他最愛的就是紅龜粿。 古佳峻讀碩士班時,曾到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擔任導覽員,因而對紙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起了將飲食、紙素材和傳統文化結合的念頭。「當時想讓傳統點心除了吃,還能有其他的用處。」目前就讀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的古佳峻說。 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意,古佳峻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尋找糕餅模具、測試紙漿乾濕度以及調配色彩,終於完成了第一批作品。昔日紙博館的同事黎靜曄說:「一開始他的作品不僅不像還容易變形,但越做就越有樣子。」 經多次改良,古佳峻開始將自己手工的「食品」帶到創意市集。看到其他攤位充滿設計感的作品,古佳峻笑說:「我的攤位跟他們大概差好幾世紀吧。」 製作紙糕餅要先將染色紙漿倒入模具,並以抹布吸收多餘水分,感覺乾濕度適當後,才能將糕餅取出,風乾四至七天完成。這樣的經驗也開啟了古佳峻的教學之路,淡江大學、高雄科技大學以及國中小學都曾邀請他擔任客座講師。 古佳峻的糕餅使用鮮豔的色彩,並加入檀香、薰衣草等香味,讓糕餅有多重感官享受,甚至有公司願意銷售他的作品。銷售店家、新臺風文化創意行銷公司總監張文說:「他的作品有不同的消費群,像台灣人就喜歡紅龜粿;日本人則喜愛壽桃,因為跟他們當地的糕餅很像。」 一次古佳峻的攤位上來了二位剛從國外回國的祖母和孫女,由於孫女對紅龜粿不了解,祖母便在攤位前介紹台灣傳統點心文化。這件事讓古佳峻驚覺台灣文化斷層的嚴重,因而想藉著糕餅的文化意涵做為溝通兩代的橋梁。 黎靜曄說:「他的作品不只是作品,也喚醒老一輩的記憶,促進年輕人與傳統文化間的交流。」她表示,古佳峻將興趣與所學融入生活,貼近人心。 目前古佳峻正在準備博士論文,希望藉此研究台灣的飲食文化,找出台灣糕餅的根源。古佳峻說:「許多論文都是以糕餅的圖騰做藝術層面的研究,但我想以文化的角度來著手。」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