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竹簡緇衣第二章 躬身行德以為表率(五) 銀髮游藝
奇寶寶的公民新聞平台除了自己發新聞外,也轉載商業媒體不刊登的訊息、刊登網友的留言或投書,將一些好的訊息廣為傳播。以下是好奇寶寶的副刊部分。
接續:
副刊:竹簡《緇衣》別解 第一章 護德實踐立國的根本(四) 銀髮游藝 2013.07.12 11:56PM
http://www.peopo.org/news/113890
竹簡緇衣第二章 銀髮游藝
上博《緇衣》本章要旨:躬身行德,以為表率。
在本章不同版本《緇衣》裡,重大影響文意的不同用字,是:示、不貳和靖字。其中,不字的使用又影響了其它章節的文意。分述如下:
《禮記‧緇衣》中,以示民厚的示字,郭店竹簡用的即是現在的見字。此處,它表達的意思是觀察或察覺到後續的效果。上博竹簡用字,寫作從目從壬的字形。《説文解字》裡似乎沒有相對應的字。但是《説文解字》對相字的解釋,可以作為推測上博竹簡用字的涵意。《説文解字》說:
「相 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息良切」
意思表示用眼觀察木。讀者當然會理解這只是最淺層的解釋,它可進一步解釋為觀察並作判斷。而上博竹簡從目從壬的這個字裡,《説文解字》對壬字的解釋則為:
「位北方也。陰極陽生,故《易》曰:“龍戰于野。”戰者,接也。象人褢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也。與巫同意。壬承辛,象人脛。脛,任體也。凡壬之屬皆从壬。如林切」
文句中,主要說明的便是「象人褢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也。」,也就是生養的意思。所以讀者立時能會意上博竹簡用字,在文中此處的涵意是:觀察並作為生養方式的參考。
民情不貳的貳字,《説文解字》解釋說:「貳,副、益也。从貝弍聲。弍,古文二。」 《禮記》想表達的是:不會有不同的變化。而在郭店簡文的用字,多數學者解釋是從系從弋。上博簡文寫的字,多數學者解釋作弋。仔細比對與上博簡文寫的字相對應的甲骨契文,可以知道它的本義是帶有倒鉤的捕獵工具,用途當然是利用倒鉤,以便在擊中獵物後不使獵物脫逃。因此,兩種版本竹簡用的弋字,在周代的使用,可能便已經表示繫繩於箭矢上,功能仍然是利於回收獵物。如果以這個原初的字義,來試圖理解《禮記‧緇衣》所寫民情不貳一詞,顯然並不契合。因此,三個不同版本的《緇衣》在這個地方的理解、論述,必然有所差異。
關鍵點在於,這三個版本對民情不貳一詞中,便有三個字:情、不和貳的解釋顯然不同。貳字,方才只做了初步的探討,下面稍後會再作進一步的梳理。此處先檢視情字:
情字在郭店簡的字形,由上至下依序用四個符號構件構成,為:表示生長的山形;表示進入、入內或前進的Λ形:表示井的構建或進一步表示可供參考的模型,或用以規範人行為的刑罰的井形;和表示一切的生命,但多數的情況表示人的口形 (參看圖一) 。因此,直接可會意為:人依一定的規範或典型、作為,進而得以生存發展。上博竹簡的寫法,則由上至下依序用四個符號構件,為:表示生長的山形;表示井的構建或進一步表示可供參考的模型或用以規範人行為的刑罰的井形;表示專一精進的矢形(在甲骨契文裡它是午字,表示努力以赴);以及表示專心盡意的心形所組成。因此,直接可會意為:專心於努力依一定的規範或典型,求其生存發展。兩者看似類近,實則大不相同。前者是依管理者的視角,希望被管理者依一定的規範或典型生活著;後者則從被管理者的感受,期望能得到一定的規範或典型得以生存發展。所以郭店竹簡的用字解釋做情,不能顯示人民求取生存發展的需求。而上博竹簡的用字雖然可以解釋作情,但沒能將積極進取的意念表示出來。而《禮記》此處用情字,只表達了管理者希望作為被管理的人民,能有外顯不變的狀態。
更重要的是,根本影響了三個版本不同認知的「不」字,必需清楚差異所在:
《禮記》用不字,應該是接近郭店簡文的概念。因為,所有《禮記‧緇衣》文中用不字的地方,郭店簡文中用字寫法都相同。非常不同的是,上博簡文中相對應的地方,則有如圖二所顯示的四種寫法。明顯的,圖二裡標號1、2是一組相關的用字,而3、4則是另一組。而此處民情不貳的不字,上博簡文用的是圖二,4這個字。它自上至下由三個基本構件,簡化後組合而成。它們是▽(甲骨契文辛字的簡化,表示治理的意思),ㄇ(冪字的簡化,表示覆葢或隱藏在後,進一步表示隱藏在心中的理念或意志)及+(甲字甲骨契文的寫法;《説文解字》解釋說:「甲,東方之孟,陽气萌動,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頭宐爲甲,甲象人頭。凡甲之屬皆从甲。古文甲,始於十,見於千,成於木之象。」因此表示:想法的萌動,也可以表示取用的意思。所以,該字可以會意為:建立內心的思想或立場,用以治理外在的事務。這個概念和不字完全沒有關係。上博簡文表示不字的寫法,是圖二裡標號1、2的這一組字,顯然和郭店簡文的不字用法是相同的。由於上博簡文圖二,4這個字的使用,在《禮記‧緇衣》和郭店簡文中當作不字,使我們清楚的看到戰國時期至少便有三派對孔子《緇衣》不同的解釋學派!那麼上博學者如何解釋《禮記‧緇衣》的民情不貳呢?
上面我們檢討了貳字來源本是弋字,並知道它的原始本義是帶有倒鉤的捕獵工具,所以上博簡文仍然使用比較接近甲骨契文寫法的弋字,其用意在表示能有效正確獲取自己的生活的所需。也因此,相對於《禮記‧緇衣》民情不貳一詞,在上博學派的學者應該理解為:人民以上位者的作為為模範,努力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力行,而得以生養、發展。如果要將這個解釋簡化,或許可以寫作:「民情定一」吧。然而,此處郭店學派所用的字,以系字部首強化弋字的功能,其用意在表示:有效的獲得額外的利益,加以在郭店學派民情不貳一詞的情字應解讀作靖字,強調有安定、守法的涵意,所以郭店簡文對民情不貳一詞便只能解釋成:不另外自謀他利。這也可能是不同學者,將貳字解釋是忒字,而形成不忒一詞,表示:沒有其他不善或非所宜的心念,的可能原因。
《禮記‧緇衣》有引用詩經的文句:「詩云.靖共爾位.好是正直.」其中『靖』字和『正直』一詞,在郭店竹簡和上博竹簡使用的便不相同。而『正直』一詞郭店竹簡用字為『貞植』,上博竹簡則為『正植』。
《禮記‧緇衣》所用『靖』字,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注解說:「謂立容安竫也。安而後能慮。故釋詁,毛傳皆曰靖,謀也。」,所以『靖』字有求安穩的意思。郭店竹簡用的字,就構造分析來看應是心和青字的組合,就是現在的『情』字。它的本意指的是:將人的心思放在能使生命發展的方法、典型或制度上面。而上博竹簡用的字則是『靜』字,就是『青』字,和『爭』字構成。學者們通常用通假的概念(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將音韻相近的字互用)來解釋這種用字差異的現象,使不同用法的字統合在一種相同概念下。這麼作解決了許多難以處理的困擾,但卻也是一種危險的作法,這裡便是明顯例證。因為『爭』字在甲骨契文使用時代,表示的是祈神以求神喻(爭是商王武丁一位巫師的名字,而古代中國社會常用工作職務命人名)。所以它所參與組成的『靜』字,本義是求神以得到安養人民的方法。求神喻的目的則在希望施政能符合天理!有了這種理解,讀者立刻可以體會出三個不同版本的《緇衣》在論及『靖共爾位』一詞,背後隱藏的不同概念及心態。《禮記‧緇衣》顯然是從君王的角度,要求官員為了保護爵位努力作好正直的行政措施;郭店竹簡則從人文的論調出發,勸勉在位官員用盡心思為民服務,以便作好堅貞的官吏模範;上博竹簡則從上古的天道觀點,勸勉在位者行政要合於天道,努力施行德政為後世立下模範。
綜合上述分析,讀者因此在本章中,瞭解不同版本《緇衣》對孔子論說的可能理解:
《禮記》:
國家的管理者,昭示善惡的標準,使人民知道生存、安養的方式所在。民心便會穩定,不會有非份的想法。詩經說:(官員們)在職務上作好使人民安定的工作,成為正直的官員。
郭店簡:
國家的管理者,昭示善惡的標準,使人民知道生存、安養的方式所在。人民生活便能有所依循,不會亂謀它法。詩經說:(官員們)在職務上設想使人民安定生活的行政作為,成為堅貞的官吏模範。
上博簡:
國家的管理者,努力作好照護的措施,並明示禁制的惡行,使人民得以觀察並作為生養方式的參考。人民便會確定、並努力經營自己的生養方式。詩經說:(官員們) 在職務上,行政要合於天道,努力施行德政為後世立下模範。
如此,讀者也體會到,表達儒道原始精神的心態特徵,是正向表述,漢代以後的儒學表述心態,卻是被動或負向論導。
@@@@@@@
下接:
副刊:竹簡緇衣第三章 依德權變上下有義(六) 銀髮游藝
http://www.peopo.org/news/114275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