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原住民族回復傳統姓名在體制中之困境

2013/01/21 21:52
11,009次瀏覽 ・ 56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李品涵/專題報導

 

前陣子看了Pangcah導演馬躍.比吼所拍攝的紀錄片《請問芳名?》,最近興起了回復傳統名字的念頭,於是打到戶政事務所詢問相關問題。接電話的戶政事務所承辦人員還算親切,跟一些曾聽過的經驗不太一樣,但言談之間卻發現了許多不舒服的地方。

首先我詢問了是否可以單獨使用羅馬拼音,承辦人說這是不行的,可以單獨使用漢名或單獨使用「傳統姓名」,我有些不解,再次詢問,「我是想要單獨使用傳統姓名的羅馬拼音沒錯啊?」,他則依然回應「可以單獨使用傳統姓名,不能單獨使用羅馬拼音」,來回了幾次我才了解,他所認為的傳統姓名是用漢字拼出來的才算數,羅馬拼音是不算的,於是我提醒他,對於原住民族來說,無論是漢字或是羅馬拼音,都是外來的文字「工具」,沒有誰該是主、誰該是輔的分別,況且很多時候漢字根本無法正確表達原住民族姓名的原音,更因為漢字本身的意思而鬧笑話。當然我只是輕輕帶過,又接連確認了一些細節後,對她說聲感謝便掛了電話。

其實更久以前,一次陪母親到戶政事務所,心血來潮就拉著母親詢問回復傳統姓名的事宜,當時的承辦人員第一句話回應的是「不要啦,我跟你說,這個非常麻煩的,而且你除了身分證,所有的證件、銀行戶頭等都需要更改,很不方便啦,不要換比較好!」。比較起來,雖然這次經驗算是好了,承辦人員很親切又熱心,但是不得不看到的是這樣的身分法、姓名登記規定,完全是承襲著漢人本位主義的思維,因此造成即使有這樣回復傳統姓名的相關辦法,族人們仍然卻步。

我歸納出了幾個關於回復傳統姓名時所會遇到的問題,並在下面就我有限的認識做一些簡單的討論:

A. 不可以單獨使用羅馬拼音,必須以漢名或是漢字拼音的傳統名為主,並列羅馬拼音。

B. 有次數限制。姓的部分成年前可更改一次、成年後可更改一次。名的部分一輩子可以更改兩次。

C. 有字數限制。身分證上,漢字格數僅有15格(包含常用來分隔的「.」也算一格)。羅馬拼音的格數僅有20格(包含空格)。如果超過就用手寫或在戶口名簿另位備註。

D. 有些地區要求拼音正確與否需要找族語老師證明。(但似乎是不合理的)

漢字時常無法正確表達原住民族傳統姓名的真正發音,許多族群已發展出屬於該族群的拼音系統,卻不被政府認可為正式文件登記所使用。而漢字本身的意涵也時常造成原住民的傳統名字被誤解、誤用或有時是被譏笑。例如馬躍.比吼導演時常被稱呼為馬先生,或是認為他與馬英九是否有親戚關係,令人啼笑皆非。

而更名的次數限制和以「改姓」、「改名」這種漢人思維下所形成的限制,大大的不尊重原住民各族的命名方式。舉例來說,阿美族(Pangcah)或是泛泰雅族(Atayal/ Seediq/ Truku)的命名方式是「前面是自己,後面接的是父或母的名字」,完全沒有姓氏的概念。蘭嶼的達悟族更為特別,在出生時被賦予第一個名字,前面會加上Si,這個Si也不是姓也不是名;等到成為父母後,自己的名字就不再使用,而改為Syaman(如果是爸爸)或Sinan(如果是媽媽),後面接上長子的名字;如果成為祖父母,又會再次拋棄之前的名字,成為Syapan(祖父或祖母皆是)加上長孫的名字。例如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他並不姓Syaman,而是「藍波安的爸爸」。以達悟族的例子來看,如果一位族人目前已有了漢名,在他第一次回復傳統名字時,就會用掉一次的機會,生小孩以後用掉第二次,當成為祖父母後該怎麼辦呢?

再來,字數的限制也影響到許多族群。首先,用漢字翻譯原住民族的名字是以音節分字,族語中的一些特殊發音或尾音翻譯時可能會被拆成兩個漢字以上的漢字(而且不論如何細拆都不能完全符合原音),造成使用漢字翻譯原住民族名字的時候,字數會變得很多。除此之外,以布農族來說,自己的名字後面接續著家族名、氏族名、社群名等等(或是完全顛倒過來,似乎不同社群或部落會有差別),例如我簡單的稱呼叫做Valincinan Savungaz,但更完整的稱呼是Takituduh(卓社)Kandaban(干卓萬群)Valincinan(家族名)Savungaz(我的名字),這是布農族名字的組成,代表一個個人與部落和社群的連結,而戶政事務所提供的格式可說是完全不敷使用。

1994年通過《姓名條例》修正,至今(2012年12月),回復傳統姓名人數不到5%。除了法規限制外,在面對以上問題,戶政事務所人員通常為了便宜行事,而在族人申請恢復傳統名字的時候嚇唬會造成麻煩、在作業程序上刁難,或是要求族人併字、減少字數以符合作業,都可能是原因。從體制到基層承辦人員並沒有同理心,也無法了解原住民族命名文化的特殊性,以至於到目前為止,回復傳統名字的族人比例非常低。如何能讓族人意識到姓名與文化連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讓主流社會來更廣泛的認識各族群之間的差異性,進而懂得尊重,從命名文化來切入也或許是不錯的方向。

【相關連結】

堅持遠見、整體規畫──台灣需要一個細緻的原住民族姓名政策

《大聲喊出自己的名字》撒可努篇

《大聲喊出自己的名字》巴奈篇

《大聲喊出自己的名字》小朋友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 2013/01/24 18:03

不會啦..我們的身份證都已經重新辦了.我的父母親登用福佬化的台羅拼音
不信上台灣(民)政府官網去瞭解真相
http://usmgtcg.ning.com/apply-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