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驕傲大特寫 探產業面貌
【記者徐子喬/北市報導】八大電視台監製一系列有關台灣本土風貌的電視節目,今年甫奪得『最佳社區節目主持人獎』的節目-大特寫,走訪過數百種漁、農業和傳統產業,製作人劉志偉憑靠著一股對本土民情的熱忱,希望讓觀眾認識台灣在各種行業的樣貌。
談到關於節目題材的選擇,為什麼要選擇由『產業』來作為節目主要的報導對象,劉製作說:「其實我們製作的東西都是大家都熟悉的,只是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那樣東西,卻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就好比高麗菜,大家都吃過,也知道有分平地種和高山種,但是大家卻不知道當中的分別。」
節目本身並不是要做艱深難懂的內容,例如拍攝農產品栽種過程包括育苗、播種、採收、加工等,拍攝讓大眾能夠了解這樣產業大概的樣貌和種類的差別,讓民眾了解當中的差異,也能夠增加觀眾對於產品的了解和信任,將來在眾多選擇上能夠更有能力去分辨好壞。
劉志偉表示,題材都是從生活中來,可從新聞、網路、各種管道中取得。他說:「在交付企劃去做資料蒐集的時候,我都告訴他們要尋找自己也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夠深入並且詳細的製作內容,這樣才能製作出也讓觀眾有興趣的東西。」題材的侷限並不只在農漁業等一級產業,也將範圍擴及到產業包括:紡織、玻璃、草蓆草鞋製作,甚至到最近造成火紅話題的遊艇業、腳踏車業,都是節目所涉獵的。
大特寫製作的特點在於兼具深度和廣度,由單一點切入之後,再將範圍擴大。他說:「介紹單一種產業,也要往產業的變化作介紹,這樣才能夠讓目標有較全面和多元的呈現。就好比介紹雲林盛產香瓜,除了介紹香瓜的栽種之外,我們也會介紹香瓜餐或是香瓜可製作的產品。這樣的方式可以讓觀眾得到廣泛的相關資訊,讓觀眾除了知道農產品的栽種過程之外,也可以在當地體驗到由產品變化的其他產業。」
希望將物品的「一般生活面」提升到「強化應用面」,劉製作說:「舉例來說,以衛生紙來說,這個大家都知道的生活用品,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面紙與衛生紙的差別,其實是在於編織的紋路不同。我們做過實驗,衛生紙較容易溶於水,面紙則不溶於水,其實原本廁所是不需要垃圾筒的,但是因為使用面紙的習慣,需要垃圾桶,而進而會造成廁所的一些異味。」
提到製作中會遇到的困難,劉志偉表示一年一度的題材最難報導。他說:「一年一度的題材很容易因為突發狀況而沒辦法拍攝,就好比一年收成一次的文旦,要是遇到天災,產量減少或產品受損,那麼就要等明年。只是時機錯過就沒辦法採訪,而且也非常容易因為天災等天然因素而導致失去拍攝機會。」
劉志偉說:「農漁牧等產業是靠天吃飯,其實我們也是。」製作過程很容易因為天候而失去拍攝的機會,要是有颱風或寒害,都有可能使拍攝主題有收成困難或沒法製作成吸引人的內容。
大特寫這個節目製作歷時五年,超過三百集,劉志偉希望讓更多人去了解台灣寶島擁有非常多優秀的產品,讓觀眾更體解寶島所產,過程辛苦,但成果豐碩且令人驕傲。問他愁不愁題材會不會報導完?他說:「台灣產品多變且時常突破,常常會有新東西的出現。每個地方的產品也各不相同,希望這個節目可以一直下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