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王慧蘭赴美參訪傳媒 行囊豐碩

2012/11/15 19:22
3,52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昭樺、黃珮如/南華大學報導】南華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王慧蘭,今年暑假期間代表台灣飛往美國,參加「2012年SUSI國際學者暑期交流獎學金」研習會議,與來自全球十八個國家的學術菁英進行文化交流,她笑說:「申請通過的當下,感覺像被雷打中一樣!」

  王慧蘭表示,起初是抱著一股「學習」的動力,向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簡稱AIT)提出申請參加為期六週的「2012年SUSI國際學者暑期交流獎學金」研習會議。經過三個月競爭激烈的遴選過程後脫穎而出。除了參訪美國各地文化活動外,也參觀相關媒體如社區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社雜誌等實際編採運作情形。

 

  王慧蘭提到,當初申請2012年SUSI美國暑期研習獎學金,除了得到價值五十萬台幣獎學金外,還免費享用美國國務網站及當地大學圖書館資料庫。在六周研習會當中,她參觀許多國際化媒體設施,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多數當地電視台,無需攝影師操作,全由數位自動化的操作轉播。她指出,他們這些研習成員不單是在會議室裡上課,也走入ATHEN WBN-TV電視台,了解到當地社區民眾,都依賴新聞媒體,例如經由媒體廣泛報導下進而影響當地票選結果。

 

  美國政府在社區裡建立大學專屬電視台,讓學生直接採訪社區內的新聞,而不是侷限於校內題材,美國政府也補助經費讓他們在運作上更順暢。其中,課程採自願性參與,雖然學生人數不多,但認真程度有如一般業界。在美國大學裡,教授只是在旁輔佐角色,學生是與教授合作經營整個電視台的動力,是很務實的活教材。

 

  雜誌社實習也是其中一堂教學課程,經由授課教授的指導,讓學生獨立完成找尋廣告廠商機會,由學生自己尋找題材,固定當地每年都會出刊二到三本,其教學模式是台灣學術界應該效仿的。王慧蘭參訪過美國實習媒體產業後,期望南華大學傳播系的相關課程,可以變得更多元化,不只侷限在校園內,也可多走到校外社區裡,讓學生採訪到不同的媒體資訊。

 

  參訪美國不同媒體文化,王慧蘭深刻地了解到美國媒體的資訊大多是重視多元文化及少數族群,使人開拓了國際觀的視野。她內心澎湃地說:「不只是用自己的雙眼看見世界,也見識到美國媒體的多元文化,在這六周的研習會議裡,美國媒體無形的資源,讓她受用無窮。」

 

  為了將研習期間認識諸多國外學者朋友經驗,以及國際媒體與文化資訊與大家共享,於是她在九月二十六日舉辦「美國新聞媒體與文化研習獎學金」工作坊專題演講。演講中,她分享如何申請「2013年SUSI交流獎學金」、國務院提議的合作交流計畫,以及交換學生海外學習機會,讓台灣學生可前往不同國家實習。王慧蘭認為,這些管道都有助於本校學生開拓國際視野,以及進一步將南華大學推向國際化舞台。

照片

▲王慧蘭呼籲大家將南華大學推向國際化舞台。

照片

▲王慧蘭(左邊第九位)和各國學者參訪CNN總部。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