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安康公營住宅 創平等居住環境

2012/11/06 22:03
7,156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台北市政府於自民國一○○年開始推動「安康平宅社區改建公營住宅計畫」,盼將安康平宅改建為台北市面積最大、戶數最多的公營住宅。有鑑於此,都市改革組織(OURs)、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淡江大學建築學系以及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組成「安康公營住宅國際工作坊」,並針對安康公營住宅提出縝密的規畫,更邀請荷蘭及日本學者交流,參考國外經驗,增加台灣落實社會住宅的可能性。

 

照片

▲安康社區為台灣規模最大的低收入戶住宅集中地,四十年前推動安康平宅規畫,但長期缺乏維修,出現設施老舊、公共衛生和治安不佳等問題,導致外觀破舊。攝影/曾尹亭

 社會住宅的概念緣起於歐洲,期望藉由政府以興建公營出租住宅的方式,提供租金較低或免租金的住宅給弱勢人民,藉以達成「居住正義」。

 在今日社會中,社會住宅已成為各國家重要的住宅政策,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香港、新加坡以及韓國,早已領先台灣多年,成為亞洲推動社會住宅先驅,高度都市化發展的台灣卻還在原地踏步。

缺少經驗 制度不完全

 由於安康平宅推動時間早,而今出現硬體設施老舊、公共衛生和治安不佳等問題。都市改革組織執行祕書詹竣傑指出,安康平宅建築設計經四十年已不適用。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政策組長江尚書表示,政府推動出租住宅的經驗較少,後續管理維護制度並不完善,進而衍生許多問題。在人口組成以及住宅老舊的雙重影響下,形成外界對於該地「低收入戶群聚」既定印象。在各界強大改建聲浪下,轉型勢在必行。

永別標籤化 效法荷蘭

 安康社區標籤化問題嚴重,要如何消弭標籤化遂成為安康公營出租住宅規畫的一大課題。詹竣傑表示,建議在住宅外觀設計做變化,避免只有單一建築外觀。

 建築師蔡明穎分享,於荷蘭讀書時,發現荷蘭當地社會住宅相貌多元,依管理單位不同而有不同建築設計,沒有明顯區別,可減少外界對該社區偏見。江尚書則表示,參考全球社會住宅推動最成功的荷蘭,當地富人常置產於社會住宅周邊,不但不覺得奇怪,甚至感到榮耀。因此建議借鏡荷蘭,打破外界既定印象,讓安康社區居民變成「平凡人」。更指出,社區營造很重要,應藉由成功的社區營造來消弭「低收入戶群聚」印象。

社區營造 參與程度低

 未來安康公營出租住宅社區人口組成為弱勢族群及青年貧窮人口,居民社區參與程度是否受「有錢才有閒投入」的條件阻礙,成為工作坊另一挑戰。詹竣傑認為,若社區融合完善,有機會提升社區居民主動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意願。

 社區營造的藍圖並非空想,參考韓國及日本,二國對促進社區居民互動不遺餘力。以韓國為例,社區內成立社福中心,鄰近社區服務範圍亦在其中。內容包含:老人學習傳統舞蹈及新住民學習韓國料理等。日本則是在社區中建立公共托兒所和公共廚房。

 詹竣傑表示,計畫於大樓內打造公共空間,例如:公共廚房、洗衣間或自習室等。期望透過設立相關公設,促進居民交流。當社區內居民熟稔,自然會主動地關心社區。同時設置社福中心,與鄰近社區共享服務,進而減低外界對該社區的負面觀感。蔡明穎認為,台灣人缺乏「分享」概念,因此對公共空間的設置及使用感到不便,經解釋後,民眾對於不同的生活型態感到期待,因此提升社區營造樂觀可期。

為弱勢著想 改善管理

 安康一小步,是國內社會住宅一大步。對於毫無社會住宅實踐經驗的國家,面臨的難題不只有「標籤化」現象,未來管理模式及房屋服務對象皆是考驗。

 台灣政府沒有韓國的魄力,能出資成立專營社會住宅的建設公司;非營利組織也不如荷蘭的財力,能有資本投入社會住宅。詹竣傑認為,安康不適合採取與大龍峒公營出租住宅相同的外包管理模式。該處多為弱勢族群,若因管理過於嚴苛而導致住戶遭驅離,等同未解決住宅問題。

 未來建成後,供給弱勢族群的戶數與安康社區現有戶數相同,其餘則開放給二十至四十五歲青年。詹竣傑質疑,現有平宅數量已不夠,改建後若未能供給更多弱勢者,問題仍在。台北市社會局督導李鈴姿表示,期待有更多社會住宅,建議分散北市各處,才不會因弱勢族群過度集居而重現安康社區現況。

 安康公營住宅國際交流工作坊將持續以民間團體態勢,協助並監督政府推動台灣第一個社會住宅。江尚書認為,安康公營住宅計畫可視為社會住宅的實驗點,推動過程中,勢必都會訂定相關制度,如租金調整、管理方式等等,無論成果將如何,該創舉會漸漸地改變台灣整體社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