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下一代思考家鄉文化衝擊,「樂生保留運動」被南一出版社編入小四教材中,卻在審查過程中遭國立編譯館「建議」撤換。
中學生學生權利促進會(學權會)與數個民間團體於12/28日上午,攜帶自行製作的多元民主課本,到教育部前抗議。課本內頁不是空白,就是官方的意識形態,諷刺教育部喊的多元、民主精神,全為表面工作。
訴求:
1. 教育部應針對「致電關切南一書局」一事,立即公開說明。
2. 拒絕意識形態的黑箱審查,教科書審查程序與標準應透明化
連署聲援團體:
人本教育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大學大學新聞社、東吳大學大學思潮研究社
新聞連絡人:李同學(0918-323-449) 王顥中( 0932-831-767)
民間團體並要求教育部應向大眾公開說明「致電關切南一書局,建議撤下樂生教材」一事,也呼籲教育部應將教科書審查程序與標準「透明」、「公開」。
是「建議」還是「強迫」?
南一教材中以樂生保留運動為例,探討家鄉文化衝擊,並未偏離教育綱領,卻收到國立編譯館連續兩次的「審查建議」。雖然這種「建議」表面上並非強迫,但是審查是否通過的「決定權」掌握在教育部手中,出版社為求教材順利通過,往往只能依照建議撤換。
審查教材觀點 違反多元教育精神
教育部長期推動一綱多本,鼓勵學生以多元的觀點與角度學習重要概念,因此國立編譯館審查教材的範圍,應該僅針「內容是否符合課程綱要」進行審查。而探討古蹟常因時代或環境變遷而面臨拆除,納入「樂生事件」十分適當,也沒有違反課程綱要,教育部對於書商圖片使用的「建議」根本違背了自己所主張的精神。
官方意識形態介入 貶低社會運動價值
社會運動上街頭抗議,是多元社會中公民表達意見的方式之一,其實在民主國家中十分常見。審查委員認為「表達不同意見或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若用抗爭照片,好像在告訴孩子抗爭就可解決問題。」這種說法正凸顯官方自相矛盾的意識形態,以及對教師專業的懷疑。
抗爭不妥 部落客集資登報也不妥?
南一出版社收到第一次審查意見後,曾將抗爭圖片更換為部落客三月集資登報的「要做事,做好事」文宣照片。但依然遭國立編譯館中小學教科書組主任楊國揚以「出現廣告文宣不妥」建議更換。是部落客們連夜集資登報的成果,更是年輕人參與公共事務的創意表現。教育部將我們說成商業廣告,應該向我們道歉,也應向大眾說清楚究竟哪裡不妥。」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