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開始讓孩子學用電腦?
我們這個世代的家長在成長過程中個人電腦還沒有發明,在離開學校很久以後才出現網際網路,因此,對於現在的網路虛擬世界因為不熟悉而有某些恐懼,乃至於焦慮,很多年前,曾見到有不少朋友很得意說:「我的孩子才五、六歲,卻會使用電腦了呢!」
我們都知道,未來的任何工作,都一定會使用到電腦,甚至這幾年的「數位匯流」的科際整合,資訊已經無時無刻跟隨著我們走到天涯每角,那麼,什麼時候該讓孩子開始學電腦,開始讓電腦進入他們的生活?
PC home創辦人,十多年前起就致力於推動資訊教育的資深出版人詹宏志曾經這麼說:「小孩十歲以前不要讓他們碰電腦!」他是著眼於要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否則一旦孩子接觸到電腦那迅速變化且充滿聲光效果的媒介之後,要讓他們接觸紙本的書,慢慢地在字裏行間琢磨,恐怕就不太可能了!
的確,在演化上,自古以來人類為了生存,大腦會強迫我們注視移動的、變化的影像,而且語言的學習也已經進入基因,但是文字的運用只有短短幾年前,因此還必須刻意去學習使用,因此,閱讀沒有刻意練習,是無法自然而然依天性就能運用的。
可是,對於理性與邏輯的訓練,非得透過自己一字一句的閱讀及思索,沒有其他方便簡單快速的方法。
網路媒介與紙本書籍,對於學習而言,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具。網路搜尋在找單一事實或事件時,的確比任何紙本百科全書更快、更具體、更豐富,且更多元。
但是,網路訊息沒有架構,訊息量龐大到若沒有經過很好的訓練,無窮盡的訊息反而會讓人迷失。
而書籍,包括任何種類的百科全書,都是經過處理的資料,作者與編輯提供了架構,這種架構是internet所沒有的。換句話說,網路無窮盡的訊息彼此之間的關係,是被查詢使用者所決定的,因此,假如不是使用者自己已有相當完整的架構與思考邏輯,老實講,網路上的資料對我們幫助並不大。
就像教堂是由石頭堆成的,但是就算是你擁有無數顆的石頭,也不見得可以蓋得成教堂。
因此,網路需要高階的訓練才能產生力量,不然只能在裏面東鑽西竄,訊息太多往往跟沒有其實是一樣的。
如何形成自己的架構與邏輯?如何訓練自己有組織的能力?
書,只有透過書,一步一步地建立起自己知識的體系與學習的鷹架。
現在學校老師出作業,很習慣要學生交報告,因此孩子們很小就學會上網找資料,也養成了大家很重視查資料這件事,但是這也造成了對學習反而非常不利的後遺症:只要上網down load到了許多資料,就以為掌握了學問,於是就可以心安理的去玩耍去睡覺,於是就停止學習了。因此孩子觀念中的用功,就變成了勤奮查資料,卻不喜歡思考。
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現在的孩子從網路上學到很多片斷、零散的知識,似乎懂得很多東西,但是卻沒有能力做有意義的組織,也就是能懂得因果關係(也就是邏輯性),然後以說故事的語法進行結構性的串連,同時也因為沒有思索的經驗,所以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據專家研究,唯有透過閱讀,才能產生想像力,並且將知識串聯成完整的結構。
因此,不必急著太早讓孩子接觸電腦,因為他們遲早一定會學會到,父母要?心的,反而是孩子過度使用電腦。許多家長目前最困擾的就是孩子整天掛在電腦前,都不睡覺,也不知道他們在幹嘛,是在用功?在玩線上遊戲?或是MSN與人聊天?
對於這個會引爆親子爭執的問題,我還是建議用「結構性」處理最簡單,首先是把電腦放在家裏的「公共區域」,比如客廳或飯廳,反正是全家人來人往隨時被看到的,同時電腦前面放個馬錶鬧鈴,每次開機前先與孩子討論好要使用多久,然後設定好鬧鈴,不然「網上無歲月,日盡不知時」,不要說沒有足夠自制力的孩子,恐怕連大人一上網很會被黏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