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為什麼好書評選國外占八成?

2012/05/17 08:38
2,394次瀏覽 ・ 0次分享 ・ 5則留言
PeoPo推 8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午後的約會-愛在台東教育_4

      照片

      台東大學兒文所所長杜明城,在分享時提到了我們缺作家,

      他說他參與許多好書評選時發現,國外占了八成好書,

      而其他的兩成是我們覺得必須保護國內的作家

      他也提到了美感教育及大學通識教育現況的不足。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謝明海 (未驗證) ・ 2012/05/17 13:50

      好不好的定義非常主觀,尤其,如果台灣欠缺好的評審如何能挑出好書?

      好書的定義不能只憑『學者之見』,應該符合書單的目的和用途。就像不能以台北觀點替南部東部的居民設計生活一樣,

      更糟糕的是,很多縣市政府的景觀設計競標比圖也是一樣,評審經常重疊,難免有觀點狹窄和互相護航的意味。

      以文化部龍應台為例,一個文化部的 Logo 設計都不用本地文創人士,卻用新加坡的設計師為顧問 或許只因為那個人設計了上海世博新加坡館。

      真丟臉。

      謝明海 (未驗證) ・ 2012/05/17 14:02

      In reply to by 謝明海 (未驗證)

      O Captain My Captain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101059

      台灣欠缺的就是這樣的教育師資和家長的價值觀,選書難就像選電影一樣,到底是以商業為考量、成功為考量、還是健康、自然、快樂的人生才是重要的依據?

      任何評審的產生,都應該參考美國的陪審團,先接受考驗,先讓大家知道評審者的觀念和評量準則,然後再來決定他適不適任當評審。

      欖仁居修行生活網 (未驗證) ・ 2012/05/17 14:57

      In reply to by 謝明海 (未驗證)

      我想謝大哥這種參考美國的陪審團的方式確實值得參考。
      很奇怪那部電影當過老師的我竟沒看過,不過我稻是看過那男主角拍了許多溫馨又令人深省的好電影。
      謝謝_謝大哥。

      欖仁居修行生活網 (未驗證) ・ 2012/05/17 14:41

      In reply to by 謝明海 (未驗證)

      我很同意謝大哥的觀點,先不說好不好的定義非常主觀,光是評審是否能夠有開朗的多元文化包容度都是疑問。
      因此好書評選者是否有一定民眾或家長參與,讓她們為自己或子女選出他們自己心中的好書。

      欖仁居修行生活網 (未驗證) ・ 2012/05/17 15:02

      順便一提:這也就是為什麼標題我會用問號的原因
      這期間有太多值得探究的因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