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在城市中看見美學」系列講座報導9

2012/05/14 17:09
2,00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2012.05.11

 

「在城市中看見美學」系列講座報導
詩意人生

照片

在人類社會的美學發展中,詩詞、散文、小說等文學的創作,最能表現人對於自然與人文環境中,透過內在情感的認同,以文字方式表達出大我與小我的精神性的美感價值。嘉義市在明鄭、清領時期即文風鼎盛,當時的文人雅士紛紛開立詩社與漢學塾堂的推廣,當時諸羅縣令周鐘瑄更完成「編史冊」的重要軟體建設,傳為佳話。本次嘉義市社區大學辦理「在城市中看見美學」系列講座中,規劃詩文主題,發現嘉義人文美學的可能,特別邀請經營蔥油餅店的嘉義市三弦詩社陳文政老師,暢談自己寫作30年的「詩意人生」。

陳文政老師曾經是一位職業軍人,目前已退休並於嘉義市民國路與光彩街口經營九代蔥油餅店,除了自己喜愛創作古詩外,賢內助與女兒更是熱愛美術繪畫的藝術工作者,店內所佈置的皆是一家人所創作詩詞與畫作,難以想像只是一家販售蔥油餅的餅店。陳老師透過一首<賣餅記>詮釋自己對於詩與生活的價值觀,鼓勵現場聽眾皆可替自己寫詩。

在學生時期即擔任過華商校刊社長的陳文政老師,開場時就以在學生時代,當時的北門驛車站人潮聚集景象創作一首<北門印象>,充分表現出臺灣工業時期煤煙、鑄鐵的元素的寫作風格。陳老師並以自身年少戀愛,到娶妻生子,對於愛情與親情的觀感,創作<鏡子>、<梳子>、<輪迴>、<七年之癢>,充分顯示出創作的浪漫與靜物的觀察。喜愛結交良師益友的文政老師更分享自己創作人名詩與姓名詩,例如:「永如清風吹雲闊,昭化明月放山空。」,更分享古詩與近體詩創作的異同,強調古詩的不受拘束、自由隨性的創作風格,尤為自己最喜愛的創作形式,充分表現出個人的魅力。

陳文政老師特別在姓名詩的創作上,現場致贈一幅書畫予嘉義市社區大學賴萬鎮校長,搏得現場聽眾滿堂采。講座開放交流過程中,更有兩位80歲以上的銀髮夫妻,聆聽「詩意人生」後,分享自己現場創作的詩文並以清唱的方式呈現「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餘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畫下本系列講座的句點。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