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限制就業難 新移民在台尋認同
【專題記者/藍婉甄、譚俊燊、張芸禎、黃郁淇】
「有老闆說,外籍新娘講話不清楚啊,有時候有人不請越南人、不請外籍新娘,有的老闆這樣說啊。」來自越南的新移民鄧氏艷吐露心聲,原來台灣社會還是沒有解開對新移民的刻板印象。隨著新移民增加,他們成為台灣人口結構不可忽視的一部份,但無論在職場、校園等生活環境都揭露新移民在台的認同困境。
為了維持家庭生計,新移民必須在台灣找工作,今年四月下旬,文山區一家蛋糕烘焙連鎖店主管以「不雇用外籍新娘」為由,拒絕大陸籍新移民求職。身為越南籍配偶的阮芳嬌就提到,曾經因為語言隔閡讓老闆不信任工作能力,她只能從頭開始,努力學中文。即使現在阮芳嬌中文已經進步不少,工作依舊受到不平等待遇,最常見的問題是新移民與台灣人同工不同酬,阮芳嬌說:「我常常跟老闆講,我說外面人家是一百多塊,他聽懂啊!但是他也不回答。意思說,我沒有強迫你來做,你想來做你就做,你不做你走啊。但是我們就是不得已啊,我們沒辦法啊,要顧小孩。」
除了工作權不平等,新移民在台生活也有其它困境。鄧氏艷提到,身旁的印尼朋友曾經遭受台灣人攻擊受傷,求助警察卻得不到協助,鄧氏艷說:「連一個警察,他還會對我們這樣,如果我們要求,政府還會幫忙得到嗎?」不熟悉台灣法律的新移民求助無援,更何況是為自己發聲。
而孩子在學校裡遭受的異樣眼光更令新移民感到無奈,鄧氏艷說:「有一些台灣的小孩會看不起我們的小孩,台灣媽媽的小朋友是不會跟他們玩的。」阮芳嬌則說,雖然自己在工作職場上被打壓,但絕對不能讓孩子因為媽媽是越南人而被瞧不起,「我會跟小孩講,你語言有障礙沒錯,雖然媽媽是越南人,但是你是台灣人,你跟不上人家,看不起你。那你認真讀書,以後什麼你懂,沒有人欺負你。」
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就業服務法中明文規定,雇主不得因種族、籍貫、出生地等等因素歧視求職人或所雇用員工。新移民工作權看似日趨完善,但依舊有法律無法顧及的死角。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認為,因為台灣人大多無法完全拋開歧視眼光,才造成新移民在社會上立足艱辛。而在職場上,新移民常為了保有工作而委曲求全,不敢爭取自己的權益,「去檢舉幹嘛啊?不檢舉我薪水比較低,可是我還有工作;我去檢舉搞不好我下個月就沒有工作了。」
政大附近餐廳波波恰恰老闆張光輝曾經雇用過新移民員工,他認為決定雇不雇用的原因,不是考量他的國籍,而是把重點放在他們的工作態度,以及對工作環境的適應狀況。張光輝說:「外籍員工也是有好有壞阿,對員工的敬業度來講我不會去分他是外籍的還是本籍的。」針對店家雇用與否的心態,政大勞工研究所專任教授劉梅君認為,應該透過台灣政府加強對雇主宣導,讓大眾了解新移民的工作能力不見得劣於本地人。
廖元豪也希望台灣人重新檢視自己的心態,他呼籲不該因為身分、口音等無法改變的條件去歧視新移民。新移民尋求認同的同時,也需要台灣人願意給一個努力空間,而非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去判定他們的價值,只要是生活在台灣的人民,就是自己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