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恐同事件入校園 應落實性別友善教育

2012/05/07 21:17
2,219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專題記者/譚俊燊、張芸禎、黃郁淇、藍婉甄

 在標榜尊重多元性別的台灣社會裡,恐懼同性戀的「恐同」現象不曾消失,而是以不同形式出現在不同場合。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93517號把「同性戀」從精神病的名單中刪除,並明定這天為「國際反恐同日」,提倡不再懼怕同性戀。就在這天來臨的前一個月,恐同事件在政治大學上演。

 政大公行系教授陳敦源開設的「基督教與社會」課程,4月16號邀請到宗教團體「走出埃及」演講,講者厲珍妮指出同性戀可以透過宗教與醫學治療,引發爭議。政大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社長黃冠群說,「講者在課堂中多次重複『同性戀的相反不是異性戀,而是聖潔。』一句經過完美包裝的性別歧視用語,我們不禁要問,那麼聖潔的相反到底是什麼?」他認為,走出埃及對同志觀點明顯違反性別平等。當天除了政大陸仁賈社,也有台灣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在教室外舉牌抗議,希望課程接受多元聲音。

 走出埃及聯絡人表示,他們始終沒有強迫同志改變性向,只希望幫助任何想改變或遭受困擾的同志走出陰影。但因為目前媒體報導扭曲事實,所以他們拒絕接受訪問。恐同事件走入校園,引發兩面聲浪。日前政大校方回應,邀請宗教團體來校演講沒有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本來就允許多元意見表達。清華大學教授彭明輝在網路發文聲援抗議學生,他提到台灣學術圈最讓他看不起的就是用「多元社會」當幌子,不在乎學生的基本人權。

 根據專家分析,社會恐同現象主因來自普羅大眾對同志的不了解,再加上片面的資訊或報導讓誤會加深。政大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修慧蘭說:「現在還是會有碰到一些社會上的朋友,他們好像還是覺得同志就是一群生活很亂,然後一定會愛滋病。報導可能常常看到 哇
什麼同志趴,但是我們常常講不是只有同志才開趴阿,很多人都會開趴阿。」她強調,唯有透過教育不斷宣導與討論,才能減少偏見。

 「基督教與社會」的課堂學生韓家源也說,雖然當天聽到聖經教義說同志有罪,但他認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他的想法也不會改變。他說:「我不會去排斥同性戀,我自己個人是覺得他們只是性別相同,可是實際上他們之間的一些關心互動,就跟平常男女異性戀沒什麼差別。」

 2003年起台灣開始舉辦同志大遊行,校園內同志相關社團與課程也越來越多,這些努力都是為了營造更完善的性別友善空間。世新飛魚同志社社長簡捷說:「我們學校畢竟校方很開放,那大家接受程度很高,我們沒有直接去接觸到反對我們的或是排斥我們的。」

 性平法通過多年,但從這起恐同事件看來,在課堂上還是有性別刻板印象的內容,讓人懷疑台灣性平教育沒有完全落實,導致恐同現象還存在各個角落。黃冠群說:「如果我們可以從學生教育開始,就是可以灌輸學生對於多元性別文化的尊重,那我相信這個社會一定會對多元性別者更加友善。」從校園環境著手,透過教育讓更多人尊重多元聲音,才是舒緩恐同現象的最佳途徑。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