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生 綠校園更節電
圖/順應山谷風向而設計的那瑪夏民權國小教學棟。(本文圖片皆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改寫自《重建區的綠色校園》,刊登於GREEN綠雜誌第十四期)
那瑪夏民權國小的重建紀錄片,即將於今年422世界地球日這一天晚上七點,於國家地理頻道播出。這一間環保的節能小學,相較於同樣規模的校園,預估一年可以省下25萬元的電費。校區內所設置的風力及太陽,也足以讓校內獨棟的圖書館,在良好發電條件下,可以完全依靠再生能源,達到「淨零耗能(Net-Zero)」高標準。
然而,那瑪夏民權國小之所以不同,並非偶然成之;卻是台灣建築界自十多年前九二一震災後,對於校園建築最深刻的反省。
震災重建校園 更耗能
十二年前,當全台灣社會都在投入九二一震災的重建時,災校重建的預算較過往寬鬆許多,也成為許多建築師發揮創意的場所,但往往忽略了實際的教學用途。廣為人知的錯誤案例,包括在教室裏設計透光的天窗,結果導致中午時陽光直射,學生上課時無處可躲。另外像是有建築師設計大量景觀池,融入校園景色之中,但學校啟用後校方因擔心學生跌入池中,索性把池水抽乾填平,這筆重建設計費可謂白白浪費。
另在關鍵的能源使用上,根據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2009年的資料,九二一所重建的校園中,每位學生的用電密度,每人每年用電量約為583度,是一般中南部小學用電量162度的3.6倍。就算是跟重建前的校園相比,新校園用電密度也比過去高約1.7倍,重建後的校園成了耗能的巨獸。
這樣的情況,在八八風災重建前,就已經被台灣的建築師注意到。因此雖然這八八風災重建和九二一重建一樣,分別由不同的援助單位所認養,但不少建築師們,卻願意朝著綠建築來努力。包括屏東泰武國小、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等,則都是朝著台灣綠建築最高等級「鑽石級」來努力。
啟用至今 比預期更節能
深入來談那瑪夏民權國小,它是由花博新生三館的建築師團隊之一、郭英釗建築師所設計而成,他過去的知名建案,還包括有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工研院嘉創中心等。校園的教學棟建築,蓋在楠梓仙溪上游的高河階上,夏天迎著河谷吹來的西南風,配合建築獨特的通風廊道,將南台灣夏季的濕熱隨風飄散。而屋頂上所鋪設、厚達五十多公分、隔熱值比現有法規嚴格四倍的絕熱屋頂,讓建物屋頂不再成為集熱板,而即使到了冬天,這片屋頂也在山上發揮很好的保溫效果。
.
.
.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