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長期照護需要急起直追趕上現代化水準 學者李世代極力呼籲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好奇寶寶今天到中山老人住宅暨服務中心參加
林芳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http://www.fangjin.org/Web/index.php)
主辦的提昇家庭照顧者生活品質計畫家庭保健講座:
時間:14:00~16:00
題目:長期照護與慢性病
講師:李世代教授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所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家醫科醫師
簡報檔有100多頁,內容豐富,包括很多新的觀念,都是聞所謂未聞!
最讓好奇寶寶驚訝的莫過於巴氏量表,竟然是50年前的基本簡易量表(morbidity-based 以醫療為思維),現在是以長期照護(Long -Term Care A&P function and care -based),日本發展出300多項評估項目,韓國最簡單也有50~60評估面項。
臺灣談的都是醫療,包括癌症篩選等,而先進國家談的是生活,等於是臺灣用醫療化取代生活化!
想到這裡,好奇寶寶也是想起老媽也是一天到晚想到醫院看醫生,沒有真正活在生活中,依照失智預防的方法去作!也許寶寶可以將這樣的理念落實在生活,做好照護失智症患者的責任。
以下是好奇寶寶影音訪問李世代教授
1. 76
2. 77
在網站上看到有這樣的論壇:
臺大公共論壇「推動長照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找到李世代教授的文章,摘錄重要部分:
在制度體系建構之外,以台灣現有國內既定之水準或發展,大概仍無法精確推估,
甚至未曾作此嘗試,去推估國內之「長期照護」總體需求,乃至縣市區域性或地方性之
「長期照護」需求,現有之 ,其實
,實難以掌握「長期照護」之需求與滿足與否,亦未見以此作為施政規劃
推動之標竿與行動。但若依國外之一般巨視觀點推估,一樣的高齡化潮流與需求,而台
灣人一生中之『 』約為 7.3 年,其中男性平均需分攤到 6.4 年,女性
平均須分攤到 8.2 年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其嚴峻之勢,完全不下於 OECD 之先進
各國,本應即早規劃經算推動『長期照護保險 之國家體制,卻因故而延宕迄今。
故從先進國家之長期照護制度經驗中,不少可供國內參酌之處,其中以建
,以打造建置長期照護新體制,規範相關人事物最佳工作模式動態,再以行7
政路徑及手法來協助解決瑣細之問題。再透過精簡評估工具及分析模組之開發利於掌握
巨觀與微觀之長期照護需求與因應建制,亦減少對專業之依賴。台灣可師法韓國以全民
健保之框架基礎作長期照護之延伸,再參酌日本長久之推動經驗,將相關之醫療、福利、
僱傭、年金、人力及人文之平台配套等亦一併納入規劃推動之參考,應屬台灣未來建構
長期照護制度所需優先考慮的方向。過去國內政策常只見預算執行額度及執行枝節細
微,而大方向標的、階段性建構目標及檢討機制均不甚明朗,長期照護之基本觀念思維
價值仍未能推廣深植、長期照護體制缺乏法政框架平台機制,也無開創必要評估工具及
分析模組之思維與企圖心,以至於十年前後所思所為並無不同,不易有所進境。爾後除
了在清楚釐訂策略方案內容之可行外,須深植長期照護之基本觀念價值思維,明定大方
向標的、階段性建構目標,落實檢討機制,以及開發國內自己的需求評估工具,還有建
構可大可久的法政社會框架。國內籌措時間緊迫,我們或需優質行政事務團隊適度召集
援引公私部門群策群力戮力落實國內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之建構。
長期照護涉及多方千頭萬緒,但以下之核心或關鍵工作或時點未落實者,則台灣將
永遠處於拓去多年來之混沌狀態,而難有進境——
1. 先將『長期照護』理念、價值及操作定義界定清楚,其操作面建議採 OECD
之定義,與全世界接軌或一致化。
2. 人文建構宜由深植思維觀念價值著手,應由教育部門透過社會大眾教育、國
民(中、小學)基本教育、技職及專業教育加以建置
3. 針對一般民眾、半專業性從業人員、專業性從業人員,設計『長期照護』核
心教材,以助於落實教育性之人文建置;尤其是技職教育體系宜參與搭配國家
之新證照制度重新設計,培訓及認證『照顧服務員』及『照護管理師』。
4. 照護與醫療迥異,業務設計應儘速揚棄空泛之疾病描述本位,改為照護本位
之思維、記述、認定、資源分配基礎。同時,比照醫療院所及主管機關方式另
建置一平行之照護新體制,並輔導其運作成熟。
5. 明訂長期照護工作團隊照護責任,團隊成員組成、職掌及比例,排除以醫療
護理觀點界定長期照護工作之現況
6. 台灣須建置區域性平台以結合或取代現有之行政建制,全國共約 6-7 個長期
照護區域網絡,同時明訂財務機制及中央與地方之權責,並保障其中央到地方
工作人員員額之足夠比例,並規範其資格及證照。
7. 『長期照護』之推動須具備配套或相關之醫療、福利、僱傭、年金、人力及
人文平台,應規範出渠等之配套框架與機制。
8. 研究、開發、建置與修訂國家級之長期照護篩檢及評估工具之建置使用;精
簡之個案篩檢(約 25 題左右)及評估工具(約 50-100 題以內)。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