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記者/譚俊燊、張芸禎、黃郁淇、藍婉甄】
三月十一號日本震災滿一週年,除了日本舉行大型追悼,在台灣則有上萬民眾、近200個民間團體發起反核大遊行,希望政府重新思考核四安全和核廢料危害問題,讓民眾免於核災恐懼。
這場名為「歸零:重新思考零核電」的三一一告別核電大遊行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共同發起,以遊行、行動劇的方式分北、中、南三地進行抗爭,要求政府停建核電廠。年輕學子以行動支持,包括政治大學種子社、師範大學人文社、輔仁大學黑水溝社等學生社團也加入遊行行列,走上街頭表達訴求。
平時就密切關注社會議題的政治大學樂山關注團也參與這次的反核大遊行,副社長陳思吟表示:「學生應該關注公共事務這個事情,你是生活在這個社會的其中一份子,以後這些事情很有可能會發生在你的身上,不管是都市更新、性別霸凌、或者是說核電廠的那種議題。」
由佛光大學公共事務系學生組成的大學學生公共事務行動服務與參與社團聯盟(ABT)也沒有在這次的遊行缺席。同樣致力推動大學生參與公共事務與改善社會環境,ABT以a better tomorrow為社團宗旨,要喚起公民意識,創造美好明天。ABT社長洗義哲說:「大家到大學階段應該都十八、十九歲,大家也都是準公民的身分,未來這個國家不管是國家方向選擇、或是這個社會要如何運作,我覺得這是每一個準公民所要做好的功課。」除了團體行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也提到,當天也有不少學生以個人名義參與。
日本大地震讓台灣重新思考反核議題,從一波波的反核行動可見到年輕學子對公共事務不再冷漠。去年的四月二十五號,台大大學新聞社、東吳大學大學思潮研究社、政大樂山關注團等全國二十二個學生社團串聯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停建核四並檢討台灣電力供應分配與產業結構。不到一個禮拜,四月三十號他們緊接舉辦「向日葵廢核行動」,要求政府妥善處理核廢料、檢驗現有核電廠等,共有一百四十七個團體參加團體連署、一千多人加入個人連署。
從去年430的「向日葵廢核行動」到今年311的「告別核電遊行」,學生團體關心核能議題不落人後。但如何拓展影響力讓一般學生了解、支持,仍需要長期培養。反核遊行協辦單位文山社區大學校長鄭秀娟認為只有特定學生團體參與還是比較零散,她說:「以前野百合時代,就是那麼多大學生來參與,可是就是他的能見度會比較高,可是現在就是會比較是散落的,所以我認為就是大學生現在的參與度可能沒那麼高。」
與民間團體相較之下,學生參與容易受到時間與金錢的限制,甚至從教育體制就出現問題,ABT社長冼義哲表示:「我覺得目前的教育體系就是鼓勵我們自掃門前雪的態度,因為大家會習慣把所有公共事務擱置下來讓他們幻想中那群人來解決,可是到底誰是那群人,其實沒有這群人存在。」冼義哲表示,成立ABT的目標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多關懷公共事務,在公民團體需要動員或是需要參與這樣活動的時候,學生不會缺席,也不應該缺席。
就算行動力或影響力有限,反核專家、政治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王亞維還是肯定學生參與,他認為每種參與都有價值和意義。學生關懷公共議題受到社會、經濟或是教育等大環境影響而有所侷限,但危機可能是轉機,從關注做起才能看到改變。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