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四分之一世紀,台灣第一個由婦女發起的環保團體-「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5歲了!秉持「勇於開口,敏於行動、樂於承擔」的精神,關心環境與社會;展望未來持續努力,守護家園。台灣要美麗,我們要健康,誠摯地邀請您共襄盛舉。
1987年初,
一群主婦有感於社會型態的急遽變遷、環境惡化、價值觀混淆,
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決心從自己做起,推動改革
「主婦聯盟」於焉成立
1989年正式立案,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跨越25『台灣女性環境運動的軌跡與契機』論壇
時間:2012.3.10 (週六)13:00 ~ 17:00
地點: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3F (台北市汀州路四段88號)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協辦單位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表示,
主婦聯盟的成立,讓台灣主婦走出廚房,以女性溫柔的力量改變社會。
1987年,一群主婦
媽媽是教育正常化的推手
從「心」減量
婦女的力量 綠色的力量
婦女成長新的視角
「主婦」發起全民運動
第一個由婦女發起的環保團體,主婦不再只是洗衣燒菜,而是能走出廚房,
推動社會議題及監督國家政策改革的溫柔力量,替台灣女性環保運動留下時代見證。
參與我們 守護家園:
資源回收
垃圾分類
反核運動
綠色消費共同購買
不漂白再生衛生紙
校園午餐
廚餘推肥
疏菜減硝酸鹽運動
清潔劑與水資源
親子教育學
親子飲食教育
能源教育
關懷婦女與老年
疏果安全教育
非基改運動
非核家園
跨越25「婦女的力量 綠色的力量」影像展
展期:2012.3.4 ~ 2012.3.31
時間:每日上午9:00 ~ 下午4:30 (週一休館)
地點:自來水園區水資源教育館(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一號)
主持人:陳秀惠 / 主婦聯盟 環境保護基金會首屆董事長
漫畫家漁夫幫主婦聯盟畫了
「地球受傷了一群家庭主婦來呵護捍衛地球希望它趕快健康起來,所以推著輪椅。」
1989年創會董事長 / 陳秀惠
走過四分之一世紀,台灣第一個由婦女發起的環保團體-「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5歲了!
秉持「勇於開口,敏於行動、樂於承擔」的精神,關心環境與社會;展望未來持續努力,守護家園。
台灣要美麗,我們要健康,誠摯地邀請您共襄盛舉。
陳椒華 /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副教授
女性其實很忙也要工作也要做家事,覺得有個愛心要孩子愛環境更好,
所以慢慢挪一些時間關心一些環境議題,
從反核、處理回收、再進一步反對在水源區旁邊蓋掩埋場,
因為那是埋廢棄物會汙染烏山頭水庫,這個過程非常艱辛,
不過覺得女性是很有耐性及軔力的,
因為我們愛孩子所以不怕,所以有強大的力量,
所以今天主婦聯盟生日以自身經驗來跟大家分享。
王俊秀 /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
25週年生日快樂,
有主婦聯盟真好,
過去運用菜籃自覺、跨籃自覺、搖籃自覺這三種方式來啟動環境主義,
讓臺灣生活變得有保障,也讓家庭從教育進去,一路走來讓我們看到他的成長,
因此25需要跨越更多的團體要跟他合作,
最後就像海明威說過:
『如果一生中你有機會到過巴黎,如此的經驗就像一場可以如影隨形的享宴,
因為臺灣在主婦聯盟的帶領下,那麼臺灣就像巴黎一樣在裡面生活的人都幸福快樂。』
那麼我們的環境也朝向永續發展的方向走,最後祝主婦聯盟25週年生日快樂。
公民記者 與 陳椒華 / 副教授 (中)
公民記者與 王俊秀 / 會長 (中)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非常贊同主婦聯盟的理念。
祝聯盟長長久久,開枝散葉。
同時,它散布進步環保觀念的「手法」,其他的環保團體應該多參考一下;
在街頭「聲嘶力竭、仿彿抗暴」式的舉旗遊行,當然是訴求方式之一,但是很容易讓人與贏取選票相連結;顯然不如很理性的告訴聽眾,環境中的「人為毒害因子」對「自己和下一代」有什麼影響。
不過,身為對「有機栽培、在地消費」行動的「擁護及力行者」,
我建議主婦聯盟,在發佈有關類似「未足齡生長及日照的蔬菜,即使是『有機農作法』,也含硝酸鹽」的檢驗結果時,請注意到發布新聞的方式。
有機農作者,畢竟是主婦聯盟的「夥伴」和「支持者」,大部份的有機農作者,都會讓作物足齡及接受充份日照,以自己的作物「最健康自然」自豪。不可能意圖讓消費者吃到有害物質。
聯盟所需要作的,應該是推廣:「不要太青嫩,剛施肥、日照不足就採收」的栽作與消費觀念。
當聯盟居於「準政府」的地位,發布力量巨大的檢驗報告時,就像手中持了一把利刃,不小心就會揮向夥伴,而非傳統慣行農法的生產者。
對辛苦的有機農作者而言,難以承受。
這位網友提到『我建議主婦聯盟,在發佈有關類似「未足齡生長及日照的蔬菜,即使是『有機農作法』,也含硝酸鹽」的檢驗結果時,請注意到發布新聞的方式。。。。
聯盟所需要作的,應該是推廣:「不要太青嫩,剛施肥、日照不足就採收」的栽作與消費觀念。』
好奇寶寶認為是文字上的斟酌,這是記者在發佈報導時,要小心的,也是網友所以「愛之深、責之切」吧!
也許只有身在其中的記者,才能真正體會到不同的面向討論問題,很需要照顧到多樣性人的觀感!這是一大努力的課題!俗語說甘願作歡喜受,真的不能得到諒解,也只好期許再期許,自己下次要下筆要更注意!
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