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半身巨人劉大潭 用關懷成就發明
【記者/關樂謠、廖云瑄、黃詩涵、汪真伃、王孟琦】
「人家叫我廢人我就偏偏不要當廢人,我要拼給你看。」身障發明家劉大潭眼神裏帶著一絲倔強,堅定的看著前方。三歲時因誤打過期的小兒麻痺疫苗,造成雙腳萎縮,劉大潭終其一身只能彎腰屈膝,手抓雙腳,拖著沒有力氣的下肢前進,儘管四肢長期與地面磨擦留下明顯疤痕,他眉宇間仍透露不服輸的毅力。
怪異的行走方式讓劉大潭飽受街訪鄰居譏笑,「很多村莊的阿伯阿嬸,看到我就說你好可憐喔,長大只能當乞丐了啦,你好像變廢人了啦,到最後綽號變成廢人,當時聽到都會很傷心。」但他沒有被外界眼光打倒,反而為自己設定目標轉移注意力,「一個人設定目標很重要,設定出來之後你就沒時間去管那些挫折呀困難呀,別人對你的批評啦,沒時間,你就往目標一直衝。」他明白只有知識可以改變人生,但求學過程並不容易,母親,害怕他在學校承受壓力,不打算讓劉大潭受教育,還要生下一位弟弟專職照顧他,最終父親請來校長說服母親,劉大潭才有機會上學,劉大潭說:「知識得到非常珍貴,而且不容易得到,爭取了很久盼望很久才爭取到讀書的機會所以很珍惜。」
國小五年級時,劉大潭在老師藍再興的啟蒙下,開始寫書法磨練專注力,但是家境貧窮,連紙墨都買不起,只能在烈日下,以瓦片為紙,蘆葦花沾水為筆揮汗練習,讓藍再興感動落淚,也因此劉大潭養成敏銳的洞察力,他的高中導師黃秀明也說:「專心某件事情,發明就是這樣來的,靈感到就馬上把它化為行動」,當劉大潭看到六名大學生在宿舍中被活活燒死的新聞時,他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上演,偶然下,他看見蜘蛛吐絲垂降,靈光乍現發明了逃生緩降機,憑著從關懷為出發點的設計贏得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牌」的殊榮。
因為明白自己的苦難,讓他更能體會別人的痛苦,貼在房間牆上的「關懷」兩字,是劉大潭一直秉持的信念。同班同學郭美魚也說:「他有同理心,所以他看到甚麼東西不方便或對人有妨礙的時候,他會想去改變,改變他就是去創造、去發明。」劉大潭看到多數企業都以營利為目的,拒絕生產訂製困難、獲利低的身障者輔助工具,但劉大潭堅持客製化,像是為半身癱瘓的主播楊玉欣改良的病床,讓楊玉欣便於翻身。未來三年,他更計畫為身障者設立一座庇護工場,提供工作機會回饋社會。
患有小兒麻痺的廣告鬼才范可欽因同處在創意領域而與他成為好友,當遇到瓶頸無法跳脫窠臼時,他們腦力激盪互相點出問題所在,范可欽認為,劉大潭的成功絕不是利用他人同情所得來的,他說:「他今天不管是不是有殘缺的部分,都不會影響到他的成就,即使他是一個好手好腳的人,他今天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
面對命運的捉弄,劉大潭沒有讓身殘侷限未來,郭美魚表示:「其實生命的可貴就在這裡,因為有無限可能,你只要願意都有機會。」劉大潭的生命韌度證明台灣的發明軟實力,用最貼近生活的設計造福人群,小小的身影卻有著崇高理想,即使只發著微光,努力、創意與毅力仍讓那一點光照耀著整個世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