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言風雨 三芝行
三芝的由來--三芝鄉地名與平埔族的關係密切,三芝鄉舊稱「小雞籠」,在清乾隆《台灣輿圖》上記載為「小圭籠」。清末編隸芝蘭三堡,日本踞臺後,乃取芝蘭三堡改名為三芝,改為三芝鄉。
回程經過淺水灣,欣賞突如其來的浪潮,結束一天的淋雨賞景,真是風言風雨三芝行。
風言風雨 三芝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A3QswYZcqQ
三芝的由來--三芝鄉地名與平埔族的關係密切,三芝鄉舊稱「小雞籠」,在清乾隆《台灣輿圖》上記載為「小圭籠」。清末編隸芝蘭三堡,日本踞臺後,乃取芝蘭三堡改名為三芝,改為三芝鄉。
我們首先來到大坑溪三生步道,三生步道全長兩公里,步道兩側有農田,附近山坡也有闢建了層層的梯田,這條溪岸步道兼顧生產、生活、生態三種功能,因而取名為「三生步道」。雨時,撐著傘,走在這條步道,反而覺得舒適愜意。步道兩側的水田,不時可見白鷺及黃鷺在水田溼地裡覓食,田園風光,恬靜怡人。
徒步30分鐘,就可以到水車公園,水車隨著韻律緩緩轉動,汲取溪中潺潺流水。
水車可以說是三芝鄉的一大特色,水車園區內有一座木造涼亭,景觀不錯。
旁邊就是歷史悠久、名字很現代的廟:三芝的水口民主公王廟,
地址:新北市三芝區新庄村57之1號。建廟日期: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水口民主公王廟」,係由圓窗開基組江由興,由福建永定迎接來台的守護神。民主公王,或說是唐朝閩南人趙文震,因從軍有功,死後被地方祭祀。
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為「民主公王千歲」。
三芝行中,必去行程~就是這座貝殼廟。一座貝殼廟獻給濟公活佛。一共花了2年多的時間,用了六萬多種貝殼、上百種珊瑚材料,還有陶塑,堆砌而成。
下了山找個地方休憩,就到達位於三芝中山路旁的,2號倉庫,是一個30年代的老舊建築,為三芝區農會的舊米倉及肥料倉所改建。裏面還有2號倉庫咖啡館,讓人由外而內,徹底感受三芝的美與內涵。
三芝還有一定要去的小基隆福成宮,福成宮-既尊且貴的金面媽祖,住址:三芝區中山路一段,建廟日期: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
導覽: 吳智慶說:奉祀天上聖母(媽祖),神像乃清光緒年間劉銘傳所建天后宮(今二二八公園內國立博物館址)。後因日人於市區改建時拆毀天后宮,將神像移置臺北州廳(今監察院),適本區有志者黃見龍,曾石岳,江安輝,張子清諸人倡議建廟崇神,於民國八年農曆十月二日迎聖駕鎮座,遂成為本區區民信仰中心。福成宮副主委:王扁敘述往後在民國十九年、民國四十四年兩度擴建、及民國七十三年大規模改建後殿,前殿仍保留原狀。民國九十年翻修前殿。福成宮係由廟宇建築名師「廖石成」先生所設計建造,並由木雕大師「黃龜理」先生雕刻前殿花部。甚具歷史、藝術價值。
殿內側牆上的對聯, 則透露出了三芝金面媽祖與台北城的歷史淵源:「金面映慈容,史考銘傳功獨顯。」、「玉階欽懿範,年追光緒世無雙。」
淺水灣.--回程經過淺水灣,欣賞突如其來的浪潮,結束一天的淋雨賞景,真是風言風雨三芝行。
無從辨識起,岸邊一朵浪的輪廓,嘶啞著生活攸攸。
浪湧浪退,訴不盡的悲歡離合。
淋漓盡致,嘲諷人生如此輕盈。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