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江之翠劇團彰化鹿港燈會演出緣花記
昨天好奇寶寶到江之翠劇場參訪,知道了近期有演出,但是在彰化,實在無法前往。幫忙刊載演出訊息,請中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觀賞
時間:101/02/11(六) 15:30-16:30
地點:彰化鹿港燈會,彰化縣鹿港鎮民俗博物館前停車場(鹿港鎮中山路152號)
演出劇目:緣花記
南管樂
南管發源於何時已不可考,但可以確知的是:南管到了元明已具備相當的規模;它一方面繼承唐宋音樂的遺風,一方面吸收宋詞及元曲散曲方面的成就,曲式增多,歌詞內容也受其影響。
沉靜典雅、擁有特殊清韻的南管,是現存漢人最古老的樂種之一,現今則仍流傳於閩南泉、廈(多稱南音),東南亞(多稱南樂),以及台灣(稱之南管)。
在台灣,廣義的南管除南管音樂外,尚包含南管戲、高甲戲、太平歌、車鼓陣等的伴奏音樂﹔狹義的南管—也是目前較通用的定義,則專指特定編制的室內樂,由四支樂器琵琶、三絃、洞簫、二絃,組成「上四管」,並另加拍板,擊節而行﹔另有打擊樂器,即雙鈴(雙鐘)、響盞、小叫(木魚加狗叫,狗叫即小鑼)、四塊,合稱「下四管」﹔「上四管」、「下四管」、拍板以及玉噯(又稱噯仔即小嗩吶),即成十音,專用於演奏指套的最後一節。
梨園戲
「梨園戲」以福建泉州聲腔為基調,發祥於福建泉州地區,之後流播於廣大的東南亞閩南語系地域。
「梨園戲」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程式,它的基本程式稱為「十八步科母」,又稱「父母步」,又可從這「十八步科母」中演化出上百多個動作,此乃是作為世代傳承、培訓藝徒的基礎科範,這些科步規範嚴謹,例如:有口訣云—「舉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臍,拱手到下頦,毒觸(向前怒指)到腹臍」、「指手對鼻,偏觸(向旁邊指)對耳,提手對乳」,要求做科(動作)時要「眼隨手動」、「一句曲一步科」等。其規範的嚴謹成就了演員在舞台上不論是任何身姿、動態或從任一角度觀看都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藝術品。
節目簡介
【壓腳鼓】
梨園戲樂隊中的南鼓,為掌控全場音樂的總指揮,領導戲劇後場音樂的整體節奏,故又有「萬軍主帥」之稱。南鼓的特色,在於藉由演奏者腳跟與鼓面的施力與移動,產生不同音色、音高、音量等聲音變化效果,所以又稱「壓腳鼓」。此鼓段以南管戲傳統「七幫鑼仔鼓」為基礎,加入「北鑼鼓」節奏,運用南管打擊樂器木魚、小鑼及四塊,讓音樂呈現更豐富而多變的風情。
【南管音樂介紹】
介紹南管音樂演奏的樂器與概念。
【南管唱曲
早起日上 】
《早起日上》為梨園戲《陳三五娘》之其中一段唱曲,描述陳三為了要進入黃府與五娘相會,假裝磨鏡師父,到五娘門前大聲叫「磨鏡」,五娘聽到聲音後忐忑的心情。
【梅花操】
南管四大名譜之一。全譜共五章,樂曲旋律描述梅花冰肌傲骨不畏霜寒之氣節,展現花蕾含苞待放至初開盛開之過程,本曲的特點在第三樂章起,琵琶以「凌雲操」手法與三絃的二重奏,洞簫則含蓄的表達梅花之清姿傲骨。
【梨園戲
摘花】
《摘花》是梨園戲傳統劇目《董永》之一折,仙女下凡,化作民女,進入花匠董永花園,故意將花摘落滿地,造成糾葛,又以「落花上枝」的妙訣引動董永的愛慕,再以「非親不傳」點出本意。兩人遂拜槐樹為媒,結為婚好。本折戲情趣盎然,迥異於黃梅戲之路遇,是梨園戲獨特的戲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