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
很多台商生意成功了,卻在另一方面完全被征服而難以自拔。
孤寂 (遊甬雜記)
這是十一年前寫的,因為素素提到『被孤立』,因而找出這一篇孤寂來作回應,也和Peopo 讀者分享。1988年,蔣經國去世前開放國人可以合法到中國探親,我就在第一波登陸,成為當時還是很希罕的『台商』,來去台灣和中國之間,見證中國土地、人民和政府的急速改變。2001年到寧波常駐三個月,以前從沒有這樣長時間離家的經驗,由於國際局勢改變,為了生存不得不然。如何安排生活和打發時間,是在中國做生意無可避免的最大的風險,很多台商生意成功了,卻在另一方面完全被征服而難以自拔。三個月期間,寫了幾十篇遊甬雜記,回台後還印成一本小書,今後再零碎的和諸位分享,希望你喜歡。
孤寂 2001/11/02
七月六號來寧波安排生活起居及一切必需品,十天之後回台,八月中再來時已一切裝置妥當,正式『安居』了下來,一個月回台灣一趟。就這樣開始了十天台灣,一月寧波的漂泊生活。台灣產業外移乃是不得已的現實,表示台灣生活水準提升了,也表示長年以來政府的失職,未能預見發展趨勢、配合世界潮流,未能於『過去』幾十年中引領台灣走向一個能適應『未來』的產業機制。勞力密集的生產事業最先出走,從外出找利潤漸漸變成出外求生存。廠商都走了之後貿易商被迫跟進。今後當金融機構也將資金『外』借的時候,台灣空洞化危機才要真正開始。
要扳回這個劣勢不容易,尤其意外的發生個 911 世界性大危機,整個起死回生的努力變得更加艱困。
十二月初政壇大改選,老百姓總算實質受惠,一方面在熱鬧中淡忘了痛苦,一方面又可將希望寄託在改選後的未來,選了又選年復一年。
貿易工作講究的就是品質和效率,正是中國最陌生與欠缺的。本著三十年經驗的優勢,在中國諸多落後(尤其是貿易)的夾縫裡尋求生存的空間,事倍功半的成語尚不足以形容在中國工作時的心境,要能享受『樂業』還真不是簡單的事。
生活步調和習慣的差異則是台商下班後普遍面臨的難題,能入境隨俗依樣畫葫蘆也就不覺得有何不妥,想在住家環境裡圍出一個自己的生活空間真的需要大功夫。環境包括裡外,自己將自己關閉起來本來就不合常態,在非常態下想過『正點』生活,緣木求魚是個適用的詞語。自以為很有計劃的在到達前先申請好寬頻網路,到達後第一件事就是四處打聽、拜師學藝,利用晚間學學羨慕已久的大提琴。大提琴曲線玲瓏,緊緊抱在胸前與大腿之間,又能拉出美妙音樂,『幸福』莫此為甚。琴拉累了,上上網給太太和朋友傳送電子情書也是樂事一件。寫寫『遊甬雜記』則是由靈感驅動,有時也有『欲罷不能』的思潮,當然偶而也出去吃吃館子。即便如此多彩豐富的生活安排,這幾天,下了班自己一人吃過晚飯,突然有種孤單寂寞的感覺。寂寞可以有很多方法排解,孤單時只好用寂寞來陪伴。
年輕時候沒把握機會出國留學,年過半百才來體會體會類似的感受,也算充實了生命經驗中那一段空白。
謝明海於寧波 2001/11/02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