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倒數 十一選區立委候選人政見過招

文字-A A +A

羅明才推景觀發展 高建智拚交通建設

 

▲立委候選人羅明才(左圖)盼新店成為通往國際的大門;高建智(右圖)望提高新店偏遠地區的預算。

羅明才推景觀發展

 尋求聯任的中國國民黨籍新北市第十一選區立法委員羅明才,以「在地心,打拚為鄉親」作為從政座右銘,力推新店版「黃金十年」,並著重推動讓新店區推陳出新、脫胎換骨的建設。

 羅明才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擔任立法委員期間就已為在地的發展積極爭取上百億元的經費,包括永和次系統、中安大橋、新北環河快速道路等。安坑一號道路的建設更改善地方長期交通問題,待交通任督二脈打通後,將有助於都市發展。

 他表示,四通八達的交通建設將使未來的新店區成為通往國際的大門,捷運大坪林站將透過捷運環狀線(黃線)銜接到捷運機場線(紫線)直通桃園國際機場,屆時出國不必舟車勞頓。另外,台北將與上海、首爾、東京形成「東亞一日生活圈」,從新店區前往直航對飛點松山機場也相當方便。

 新店區基於交通改善,及以「北淡水、南碧潭」為指標的景觀建設,逐步成為適合移居的城市,但也牽動房價的起伏,難免造成房價日益高漲,以致年輕人難以負擔。羅明才認為,政府應有長期的規畫,撥出合適的國有土地興建住宅,或者與建商透過BOT模式增建青年住宅,讓年輕人都買得起房子,實現「居住正義」。

 「人是英雄,錢是膽。」羅明才表示,民意代表對選民說得再動聽都不管用,最重要的還是爭取經費。「黃金十年」在中央與地方政策上都有一定的聯貫性,總統馬英九在位期間,吳敦義執掌行政院,朱立倫擔任新北市市長,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共同的政策共識,讓他在爭取經費時更易落實,對選民的承諾也得以逐一兌現。

高建智拚交通建設

 民主進步黨籍新北市第十一選區立法委員參選人高建智,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政府政策不論是大方向,或是地方發展,在資源分配上,一直處於重北輕南,及重視城市,忽略地方的盲點。

 高建智表示,新店靠文山區一帶開發較早,有很多建設,因此繁榮。反之,捷運及很多道路建設都沒有通往一河之隔的安坑地區,他認為,新店都會區在過去已投入較多預算與資源,反而偏遠地區包括深坑、石碇、烏來、坪林預算及資源較少,因此,新北市政府必須關注城鄉差距,編列較多預算及資源來關心及建設偏遠、弱勢地區。

 高建智也表示,民主進步黨籍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認為,政府強力推動捷運「三環三線」,現階段的規畫過於不切實際,不僅工程浩大,還需投入大筆資金。為此,高建智表示,目前最實際的交通建設改善方案,即台北市捷運延伸至石碇,新北市政府提供接駁車服務,來往於石碇及宜蘭。他認為,此舉將可大幅改善大台北市區與宜蘭,甚至整個東部的交通問題。

 他也說明,若交通堵塞獲得改善,交通快速便捷,便能加快地方發展,從而提高該地房地產價值。不論在房價或經濟發展和規畫上,交通建設都是地區發展的關鍵,影響甚大。

 針對選區內的觀光產業,身為深坑人的高建智表示,深坑有很多野溪,應珍惜既有自然生態,在野溪周遭增設涼亭等景觀設施。此外,深坑離都市近,政府應透過農會等機構,輔導農民發展精緻農業,並在公有土地種植可觀賞的花木,屆時必能吸引遊客,促進該地觀光。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5.11

小世界周報

加入時間: 2007.05.11
886則報導
1則影音
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蕭德揚陶冶性情 雕石亦雕心

2013-05-08
瀏覽:
3,557
推:
1
回應:
0

六嬸婆豆腐 溫暖深坑人的胃

2013-05-08
瀏覽:
4,163
推:
0
回應:
0

地震警報求生器 獲發明金牌

2013-05-08
瀏覽:
3,344
推:
0
回應:
0

文山藝廊 將藝術帶進校園

2013-05-08
瀏覽:
3,354
推:
0
回應:
0

興豐里排舞 跳出自信美

2013-05-08
瀏覽:
3,627
推:
0
回應:
0

蘇貞昌世新開講 籲廢除核四

2013-05-08
瀏覽:
2,388
推:
0
回應:
0

亂伐木 台電遭罰18萬

2013-05-08
瀏覽:
2,961
推:
0
回應:
0

曙光小站 關懷送溫情

2013-05-08
瀏覽:
2,345
推:
0
回應:
0

心驚驚 景美地下道沒人走

2013-05-08
瀏覽:
2,895
推:
2
回應:
0

選戰倒數 十一選區立委候選人政見過招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477篇報導,共13,17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477篇報導

13,17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