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希望 大家都平安 健康生活計畫案:全家一起來
又到了要刪信的時候,又塞爆了。自從聽朋友說,她開始會不定期看我的PEOPO,就很開心。看到兩封信,要與寶寶在PEOPO的您分享。
癌症不是病
而以下的資訊簡單易行,與您分享:
健康生活計畫案:全家一起來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63814
元氣週報將很多老生常談化為具體行動,好奇寶寶也要執行。為了避免有著作權問題,將細節塗黑,有需要的人可以買來參考。
其中提到要學有聲的才藝:
請看我收到的才藝表演,完全沒有樂器喔!這個世界已經變的令人瞠目咋舌了!但是我認為要吹還是要用自己的肺,才有訓練到「氣」身體才會好喔!
This is very high te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9XNfWNooz4&feature=relmfu
The Last Knit 最後的編織 --.一場6分45秒的心靈對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6ZjMWLqJvM&feature=channel_video_title
The last knit/最後的編織
一場6分45秒的心靈對話
聽聽它說了些甚麼..........
在峭立的人生舞台上,毫不猶豫地,我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我篤定安穩的坐下,在一片閃亮的旭日晨光中,我用堅定的雙手開始編織五彩繽紛的美麗人生。
移動的光影,答答的編織聲,讓我不懈的努力得到豐碩的回報,我滿意地撫摸著光彩耀目的戰利品,有一霎那我覺得我擁有的已經夠多了,但是,當我碰到那把可以為我完美作品畫下美麗句點的剪刀時,我本能的踢開堆擠在腳前的編織挪出更多的空間,因為我要更多,我完全忽略這不願停止的一腳,已將我的人生推向危險的深淵;我繼續專心打造所謂的更多,猛然我驚覺那掉入深淵的速度遠比我能編織的速度更快,我慌亂的手加速再加速,當我擔憂地疾步走到懸崖旁被迫掛在崖邊時,我仍不服輸,在全力以赴的拉鋸戰中,我以為我能掌握一切,當耗盡所有的資源(毛線)時我仍不放棄,我不惜用自己僅有的生命(頭髮)與自己努力的果實纏繞一起,試圖做最後一搏。
人性不捨放棄的弱點,讓錯誤的決定一步一步把我逼向深不見底的深淵 ,無論如何的努力,我再也搆不到那把原本隨手可得的剪刀,那把輕易就能幫我脫困的剪刀,掙扎不過自然重力,我只能隨著美麗的戰利品重重的跌入深深谷底。
求生的自然本能讓我急中生智,我用僅剩的力氣和不銳利的牙齒,一口一口地咬斷那緊緊纏繞在編織品上的頭髮,我奮力的攀爬終於爬回那峭立的人生舞台,茫然地看著手中的編織棒,探向那深不見底的絕谷;我頓然領悟那緊緊纏繞困住自己的,竟是那親手編織絢爛到令人無法自拔且不願意割捨的勝利品,我毫不猶豫的丟掉手中仍機械般不停滑動的針織棒,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自在感覺,讓我的心自由翱翔,我緩步走向那一直就在身邊剪刀,喀嚓喀嚓的聲音讓我如夢初醒,我忽然懂得人生中有太多不必要的纏累需要斷然的剪去.........然後才能重生。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各自固執且癡迷的編織著自己得意作品,它也許是一個男人的雄心霸業,是女人美麗動人的戀情,是父母對兒女的殷殷期許與栽培,是夫妻情感,是股票投資,是一切我們視為最珍貴最重要的東西..................
在這一場6分45秒的心靈對話中,我們是否已懂得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拿起那把伸手可及的剪刀,大手一揮剪斷所有的纏累浴火重生呢?我們是否已明白原來一切的痛苦是來自我們不願意放棄,不忍割捨的盲目情感與貪婪呢?
見好即收,學著放手。祝福你,親愛的朋友!!
健康生活計畫案:全家一起來
【元氣周報/記者魏忻忻/報導】
新的一年第一天,大家都是「夢想家」。 路人甲:我要對自己有所期許、寫幾個偉大計畫、一定要完成心願…… 路人乙:啊,不好意思,我沒有偉大的新計畫… 沒關係,凡偉大計畫多易半途而廢,沒端出大計畫,不必有罪惡感; 元氣和讀者來個約定,將吃喝拉撒睡這些「微小而老掉牙的計畫」化為具體行動,健康跟著您一整年!
重要性:★★★★★ 計畫案:全家一起來 執行難度:★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這不只是廣告詞,水是百藥之王,多喝水,才能保健康。 喝水可能是所有促進健康的行為中,最簡單卻最容易被忘記的一種。台北馬偕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潘吉豐表示,除了需要限水的心臟病、腎臟病等患者,每人每天的喝水量應是全天尿量再加500至700cc,大約2000至2200cc左右。國泰醫院腎臟科主任馮祥華建議,喝水要養成習慣,同事家人相互提醒,大家一起多喝水。 執行參考1:早中午晚各500cc 如何讓喝水變成習慣?有人主張把每日應喝的水量平均分配,以全日喝水量2000cc為例,剛起床時,先喝500cc;進辦公室到午餐前,再喝500cc;下午到下班前,再喝500cc;下班回家後,再喝500cc;但睡前兩小時避免喝水,以免尿意影響睡眠。 早起喝水,除了有利腸胃蠕動,幫助排便,也有研究指出,心肌梗塞和梗塞型腦中風,經常在晨間發作,原因是許多高血壓或動脈硬化患者,晚上不敢多喝水,早晨體內水分不足,血液濃稠,增加血管栓塞的機會。所以,起床後喝水是不錯的時機,尤其睡了7至8小時,睡夢中汗水、體液蒸發,正需要補充水分。 執行參考2:鬧鐘提醒自己喝水 馮祥華建議,就像過去小學課本教的,每天要喝八杯水,用杯子計算喝水量,不失為簡單可行的方法,準備合適的杯子,先把水倒好,規定自己把水喝下肚。網路上也有許多人分享經驗,有人設定手機鬧鈴,3至4小時響一次,提醒喝水;還有手機APP程式,下載後監督自己喝水。 執行參考3:多喝水也要多排尿 喝水別忘排尿。潘吉豐表示,人體一天排尿量至少要1500cc。成人膀胱儲尿量為400cc,當積尿100至150cc時就有尿意,350到400cc則有強烈尿意,此時一定要到廁所排尿,平均一天要上廁所5至6次。多喝水,也要注意解尿方便,除了睡前,長途旅行、重要會議前也不宜喝太多水。
●喝水行事曆:(以全日喝水量2000cc為例) ‧早上起床之後 300~500cc (約全日喝水量1/5至1/4) ‧上午至午餐前 500~700cc (約全日喝水量1/3至1/4) ‧下午至晚餐前 500~700cc (約全日喝水量1/3至1/4) ‧晚上至睡前 300~500cc (約全日喝水量1/4至1/5) 註:睡前2小時不宜喝水 ●每天喝水量=體重(kg)×30~45cc =尿量+500~700cc ●下列狀況多喝水 1.便秘 2.呼吸道感染 3.泌尿道結石 4.泌尿道感染 5.痛風 ●下列狀況少喝水 1.心臟病 2.腎臟病
●喝水小幫手:(網路提供) .喝水計算機(http://0123456789.tw/CALHTML/water.php) .喝水APP(https://market.android.com/details?id=de.jooce.water) 諮詢/潘吉豐、馮祥華醫師,製表/魏忻忻
Healthy Living 2:天天5蔬果
|
2012/01/01 |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報導】
重要性:★★★★★ 計畫案:來份燙青菜 執行難度:★★★
許多外食族都知道「天天5蔬果」,但知易行難,往往難達基本門檻。其實,運用一些小技巧,多注意飲食搭配,每天吃足5份蔬果並非難事。 執行參考1:外食多買一份青菜 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建議,吃便當或小吃時,可以到麵攤多點一份燙青菜,或在便利商店買一盒沙拉。如果沒有燙青菜,滷蘿蔔、海帶也是不錯的選擇,海帶屬於黑色蔬菜。 執行參考2:選擇有蔬菜配菜的主菜 買自助餐或點合菜時,除了點蔬菜外,還可選擇有蔬菜做為配菜的主菜,如芥蘭牛肉、彩椒雞片、蔥燒肉等,不但能多攝取蔬菜,還可避免吃太多肉類。 在家開伙的人,除了葷、菜同炒,林孟瑜建議,酸甜水果入菜也能增加攝取量,減少調味料使用,如鳳梨苦瓜雞、芒果豬柳等,待肉熟後,再放入水果略拌一下即可。 執行參考3:水果、沙拉取代下午茶 不少人喜歡在午后來些點心,林孟瑜建議,不妨前一天準備一點水果或生菜沙拉,帶到公司或學校當成點心吃,不只解饞,還能吃得更健康。 若買的是市面上切好的盒裝水果,她提醒要特別留意新鮮及衛生度。 執行參考4:吃5種且不同顏色的菜 除了吃足3份蔬菜、2份水果,營養師建議,蔬果種類「愈多愈好」,若能吃5種不同種類且顏色不同的蔬果,就更理想。但林孟瑜不諱言,要兼顧份量、種類並不容易,能達到其中一項就很不錯了。 蔬果種類五花八門,營養素略有不同,一般人根本分不清。林孟瑜說,只要遵循「5色蔬果概念」,就可均衡攝取各種營養,但她提醒,盡量避免以水果取代蔬菜,除了營養成分不同,水果糖分、熱量較多,不只減重的人要留意,糖尿、腎臟等慢性病患更不宜。 執行參考5:蔬果汁 別濾渣、別加糖 至於以蔬果汁取代新鮮蔬果,林孟瑜認為「總比都不吃來得好」。但她提醒,別過濾殘渣、也不要加糖,水果雖能增添風味,但應以蔬菜為主、水果為輔,至少要達到一比一。 ●蔬果579更好: 「天天5蔬果只是基本門檻。」若能達到蔬果579會更好; 5:孩童/每天3份蔬菜與2份水果 7:成年女性/4份蔬菜及3份水果 9:成年男性/5份蔬菜與4份水果
諮詢/林孟瑜營養師 製表/陳惠惠
|
Healthy Living 3:天天睡好覺
|
2012/01/01 |
【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重要性:★★★★★ 計畫案:擺脫失眠 執行難度:★★★ 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國人睡眠品質調查」顯示,每10人就有1人有慢性失眠。你是這10趴的其中一人嗎? 你或你周邊的家人、朋友有過夜裡翻來覆去,難以成眠的狀況嗎?有過數羊數千遍、萬遍,望著天花板到天亮仍難入睡的痛苦經驗嗎?新的一年要健康生活,先來「睡個好覺」。 邱小姐就是明顯例子,她因為工作負責,重要的事老闆都交給她處理,工作量愈來愈大,漸漸感到無法負荷,躺在床上還在思考公事,久久無法入眠;或在半夜醒來就睡不著,以致白天精神不濟,也覺得老是忘東忘西,心情更加焦躁低落。
找原因: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指出,造成失眠的原因相當多種,包括身體疾病、情緒困擾(壓力)、睡眠呼吸中止等都可能造成失眠。此外,睡眠環境不良也可能造成睡眠困擾,例如床太硬、枕頭太軟、天氣太熱太冷,以及不規律的生活習慣等,都會打亂睡眠生理時鐘。 執行計畫1:正確使用安眠藥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蔡尚穎表示,多數有失眠困擾的民眾,對於安眠藥常有錯誤認知,有的是害怕會成癮而不敢碰,有的則把吃安眠藥當睡前的「例行公事」,甚至偶爾因故未立即入睡,就又起床自行加量,以致藥愈吃愈重。其實,正確用法是在有失眠的情況才吃,否則就可能無法脫離安眠藥的束縛。 執行計畫2:養成睡眠衛生習慣 如何成功擺脫失眠困擾?專家表示,平常就要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最好按時就寢及定時起床。一旦遇到有失眠困擾時,切勿拖過一個月的黃金治療時間,儘早由醫師找出失眠背後隱藏的病因。是不是在睡前想東想西?白天睡眠過多或是身體活動太少?還是睡眠環境的干擾?唯有針對造成失眠的病因對症下藥,才能享受一夜好眠。
Healthy Living 4:固定上大號
|
2012/01/01 |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重要性:★★★★★ 計畫案:擺脫便秘 執行難度:★★
新的一年,給自己許下新願望!每天能順利「嗯、嗯」,在固定時間、不會坐很久大不出來,讓自己「無便一身輕」。 建立觀念:幾天上一次大號算正常道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柯威旭說,有人1天上2次大號,或2天才上1次大號,只要是個人習慣,都算正常。 若一周排便少於3次;或感覺糞便量較多,上完廁所仍覺沒解乾淨;或必須出力,才能解出一顆顆像羊大便的糞便,可能就有便秘困擾。
執行計畫1:3要件讓大腸記得蠕動 便秘的癥結,主因常是大腸蠕動功能不佳。柯威旭說,要大腸記得蠕動「工作」,有3大要件: 1.足夠的「堆體」,如蔬果等纖維質,不易消化,就成適合的堆體。 2.水分。 3.油脂,「有些女性光吃燙青菜,不放點油,可能不易幫助排便。」 柯威旭表示,有便意,還需靠大腦指揮神經傳導,「通知」肛門括約肌打開,老年人、長期臥床者因神經反射差,或孕婦因胎兒壓迫,常成為便秘一族。 有人工作忙碌,有便意仍硬忍,長期壓抑排便的神經反射;或糞便已排隊來到直腸近肛門口,卻忍很久才上大號,直腸常被糞便撐大,每次得等到足夠分量,才有便意,也易造成排便困擾。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因便秘而服用瀉劑或灌腸,也可能破壞每天排便節奏,造成更嚴重的便秘,形成惡性循環。 國人癌症新增人數最快的就是大腸癌,前總統李登輝90高齡得到大腸癌,常便秘也可能導致此病。 執行計畫2:要吃含高纖維的早餐 要避免便祕,不會常積一肚子大便,最好要吃早餐,並多吃麥片、水果等高纖維食物促進大腸蠕動。 柯威旭說,有人起床後,會喝牛奶或開水,來刺激大腸蠕動,產生便意,只要個人習慣,不管是冷、熱都可以,「還曾有病人喝開水加鹽,幫助排便。」 執行計畫3:多運動多喝水也有幫助 書田診所大腸直腸科主任醫師胡煒明說,煮過的蔬菜,一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的量,由於其纖維質多,腸胃為了要切碎它,就會蠕動,並混合其他食物,使其軟硬適中。 人不動,腸子也不會動,所以運動也很重要,最好是一周至少3次。另外,一天喝1500cc的水,也能刺激腸胃蠕動,加速排出所吃的食物廢物。 |
Healthy Living 5:固定做運動
|
2012/01/01 |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重要性:★★★★★ 計畫案:室內運動 綠地運動 執行難度:★★★★
「要活就要動」雖是老生常談,但維持運動習慣,真是不容易。為了強健的體魄,容光煥發的生活,新的一年,要為自己定下運動目標,特別是給自己機會,多多在藍天綠地下享受流汗的快樂。 每天光是記錄有沒有運動,似乎少了點趣味,如能記錄運動地點、時間或項目,讓運動本身也多采多姿,也是維持運動習慣的方式之一。 執行方案1:綠地運動 身心舒暢 在綠地、室外運動和室內運動有何差別?專家認為,在綠地上運動,好處較多!桃園長庚醫院院長黃美涓說,相對而言,在室內運動環境中,「正離子」較多,讓人亢進;在戶外藍天綠地中運動,若再加上有樹有水(瀑布尤佳),環境中的「負離子」及芬多精,能調節自律神經,讓人身心舒暢。但氣候不佳時,室內運動仍是不錯的選擇。 台大體育室副教授簡坤鐘說,在綠地上,有泥土、草地的緩衝,對踝關節、膝蓋及腰椎的反作用力較小,因此很適合長時間慢跑、快走的運動。 執行方案2:水泥地運動 注意防震 相對而言,水泥地、柏油路反作用力強,較不適合這類運動。不過一般城市中,水泥地、柏油路是常態,簡坤鐘說,最好穿上避震效果佳的運動鞋,才能真正保護身體,並達到運動的最好效果。 另外,簡坤鐘說,操場的PU跑道也不太適合一般運動者,因塑膠材質厚度至少0.8公分的PU跑道是「競賽用」,是為了達到公平性而設計,是讓穿著釘鞋的跑者在同樣反作用力、坡度的跑道上,公平的一較高下。 執行方案3:都市戶外 留意汙染 慈濟大學體育教學中心主任黃森芳說,在空曠的戶外運動,可呼吸更新鮮的空氣。但都市運動者還是要多留意汽機車排放的汙染,空氣中的粉塵或懸浮微粒,相對而言,傍晚的都市,汙濁空氣累積較多,較不適宜戶外運動。 執行方案4:冬季運動 慎防低溫 冬季運動也要注意氣溫。黃森芳提醒,氣溫低的冬天,人體為避免過度散失熱能,會自然收縮周邊血管來保暖,令肌肉血流不佳,因此除了要注意保暖。運動前的暖身也不可少,高齡、血壓偏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避免在寒冬太早出門運動。 執行方案5:保護關節 慎選運動 黃美涓則提醒,年紀大或膝關節有問題者,最好還是選擇其他反作用力較小的運動,如游泳、氣功、太極等,室內外皆好,其增強體能效果差不多。 體能好是一切的基礎。黃森芳說,規律、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可有效活化幹細胞,增加肌肉組織內的粒線體體積、數量,也能讓血管「柔軟度」佳、肺部微血管密度增加,體能增加也可抵禦外在環境的壓力,也就不怕戶外運動可能面對的挑戰。
|
Healthy Living 6:天天流點汗
|
2012/01/01 |
【元氣周報/記者張嘉芳/報導】
重要性:★★★★★ 計畫案:流汗讓心情變好 執行難度:★★★
運動有益健康,為何流汗後會感覺神清氣爽?醫師表示,運動可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率,大腦也會分泌腦內啡,讓人快樂、心情愉悅。 執行觀念:運動後腦部會分泌腦內啡
「葡萄糖是細胞能量的來源。」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文齡說,一般情況下,食物經消化後會轉化為葡萄糖,提供人體細胞運作必需能量,一旦葡萄糖過多,就會在體內轉化成脂肪堆積。不過,持續性的運動卻能增加身體的耗氧量,肌肉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也會增加,讓身體新陳代謝變好。此時,過量的葡萄糖將走「分解」路線,不會以「合成」方式將多餘能量形成脂肪,較不易變胖。 基本上,身體的耗氧量增加,新陳代謝速度提高,腦部會分泌大量的腦內啡,這是為何流汗後會覺得舒服,心情也跟著變好。此外,運動可增加身體好的膽固醇,保護心臟能力會變好,下肢血液循環也較佳。 執行方案1:做耗氧運動 僅守333 雖然泡湯、舉啞鈴等運動也會流汗,不過,身體耗氧量卻不如快走、有氧舞蹈等運動。 李文齡建議,民眾運動時應謹守「333原則」: 3:每周最少運動3次 3:每次至少30分鐘 3: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 能做到以上,心肺功能才能真正「活動」,加快身體新陳代謝。 執行觀念:吃麻辣火鍋的流汗不算喔 此外,有人說,我有吃麻辣火鍋啊,有流汗呀!雖然新陳代謝速度可暫時加快,但實際的耗氧量並不大,且有時吃下肚的熱量,可能遠大於身體能量消耗。 執行方案2:病患運動前 諮詢醫師 另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友、心臟病友、下肢血液循環不佳、中風或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運動時得特別留意。李文齡指出,因運動需耗氧,若本身動脈血流阻塞,血液中的氧氣無法順利傳送,腿部在無氧狀態下恐怕會出現痠痛、跛行。 她建議,患者運動應經過復健師或職能治療師評估,設計適合的運動方式;至於心臟病患可先透過外科手術、心導管或藥物治療,再請專家給予溫和的運動健身指導。 |
Healthy Living 7:學有聲的才藝
|
2012/01/01 |
【元氣周報/記者喻文玟/報導】
重要性:★★★★★ 計畫案:唱歌、彈琴 執行難度:★★★★
俗話說:「萬事起頭難!」要學好一樣才藝不簡單,但也沒那麼困難。才藝老師分享,只要有興趣,有志者事竟成,以音樂為例,「人」就是一種樂器,唱歌就是一項才藝。 執行方案1:唱歌 台中特殊教育學校音樂老師陳蔚綺,長期義務指導盲生學樂器。她認為,唱歌是最簡單的才藝,但有些人就是不敢開口,覺得自己聲音不好聽,也不用勉強;喜歡唱歌的人,可以在家裡裝設音響設備,就能輕鬆唱歌。 執行方案2:直笛、陶笛 對於小朋友學音樂,陳蔚綺認為,過去家長的傳統觀念,一定要從鋼琴學起,倒不盡然;現在直笛、陶笛相當流行,不用特別請才藝老師買樂器回來,學校音樂老師指點,照著樂譜也能吹奏出悅耳音樂。 陳蔚綺說,直笛其實算是一種古典樂器,有各式樂譜,好友都有興趣也能吹出不同和聲,難度不高。 執行方案3:電子琴 至於成年人,陳蔚綺說,學過鋼琴的人對音樂有一定基礎,想再重溫琴鍵敲奏於指尖的感覺,又不想太花時間,可以買電子琴。現在的電子琴設計非常新穎,右手彈旋律,左手「一指神功」就能伴奏合弦,很容易再度上手;也適合親子一起摸索。 執行方案4:口琴 口琴也是可以自學的樂器。陳蔚綺說,口琴和一般管樂比較不同,有「吹音」和「吸音」,也不像一般樂理難理解,一個音階、一個音階循序漸進,需要耐心和技巧摸索,挑戰難度比較高。 執行方案5:烏克麗麗 有些人想學吉他的人,也許可以嘗試最近最夯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中,男主角陳柏霖彈奏的「烏克麗麗」,又稱「尤克里里」,是一種夏威夷四弦琴,難易度和吉他差不多,但比較輕巧,方便攜帶。
|
Healthy Living 8:練無聲的才藝
|
2012/01/01 |
【元氣周報/記者林佩均/報導】
重要性:★★★★★ 計畫案:寫書法、繪畫 執行難度:★★ 「我透過畫畫獲得力量,也希望大家藉著書寫繪畫,在新的一年找到情緒的出口。」 口足畫家林宥辰,20年前飽受高壓電擊,失去雙手與聽力,僅靠口咬畫筆,一橫一撇畫出他的人生藍圖,走過傷痛的他鼓勵大家,人生不只有負面,「正面能量、簡單生活,才能讓生活充滿希望!」 林宥辰在29歲前和其他男生一樣,軍中退伍後一心一意為事業打拚,他擔任建設公司工地主任,因救員工而誤觸1萬1千伏特高壓電,無情電流奪走他的雙手與聽力,雙眼在病房睜開的那一天,「我以為我到地獄……」。 回到熟悉的家,林宥辰沒有了雙手、失去聽覺,這個家突然變得「好陌生」,他形容自己像嬰兒一樣從零學起。林宥辰笑稱,在家養傷的兩、三年,每天只有吃與休息這兩項任務,生活瑣事全靠大哥與弟弟協助,這是很恐怖的「退休生活」。
挑戰自己1:寫書法 某天姪子在客廳寫書法,林宥辰好奇一看,腦筋突發奇想,想以口來寫寫書法。幾經波折,口水流滿毛筆與宣紙,首次「口」寫書法的評價是「醜爆了」。好勝心強的林宥辰,不甘自己寫出來的書法似鬼畫符,開始認真咬起筆練字。 藉由書法運筆技巧,林宥辰進一步對繪畫產生興趣。 挑戰自己2:畫國畫 他開始向國畫大師陳銘顯學畫,原本擔心失聰無法跟上大家進度,但同學們細心替他寫下筆記、老師親自在他畫布上示範,林宥辰漸漸敞開心胸,藉由繪畫與人們溝通。 「我很開心我還有嘴巴!」林宥辰不諱言,沒接觸畫前他將自己封閉,透過繪畫,他與外界搭起橋梁,家人陪他戶外寫生、辦畫展,感情聯繫更加強烈,讓他改變「負面」心態。畫畫不只是林宥辰的工作,更是他增加自信心的動力來源。 林宥辰說,樂觀待人處事除了身心靈快樂,也是最好的正面能量。 |
Healthy Living 9:健檢盯紅字
|
2012/01/01 |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報導】
重要性:★★★★★ 計畫案:藍字增加 紅字減少 執行難度:★★★ 你有多久沒做健康檢查?如果一 堆「藍字」,你會可惜健檢白做嗎?如果有好個「紅字」,看不懂又不想回診問清楚,每天心情忐忑。在新的一年,用正確的觀念做健檢,記得帶著健檢報告回診,讓專業醫師解惑,為你健康保關。 很多人除舊布新,拿起舊衣服比一比「哇!腰圍變粗穿不下啦!」但很多人像43歲的李小姐一樣,每年都拿著一本精美的健檢報告,裡頭一堆紅字,雖有附註說明,但還是看不懂。心裡嘀咕到底嚴不嚴重呀?但又沒有不適,最後「做完就算了」,健檢報告也不理會了。 行動方案1:成人免費健檢 去做 健檢的項目很多元,衛生署提供的成人免費健檢,基本項目包括量腰圍、抽血、驗尿、X光等,有的醫療院所針對年齡、生活習慣、家族史等量身訂做個人專屬健檢服務,讓民眾自費加選PET正子斷層造影、CT電腦斷層,或MRI磁振造影等。 台中榮總健檢中心家醫科主治醫師王雅瑜說,民眾可從基礎項目著手,超重、三高要特別注意,腰圍也是重要指標,男生超過90公分、女生超過80公分,就要注意代謝問題。 行動方案2:心血管疾病 早發現 王雅瑜建議,很多人擔心突發心臟病,除了控制體重、不抽菸、不要飲酒外,對次超重、三高、有家族性心肌梗塞、狹心症,可考慮以256切多面向電腦斷層等進一步檢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預防醫學中心主任林文元說,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病變等大多能早期檢查發現。最近美國一項研究證實,肺部電腦斷層篩檢肺癌,較胸部X光減少兩成。肺癌死亡率,美國胸腔學會正推動新觀念,建議改以每年一次電腦斷層篩檢。 行動方案3:癌症的判讀 去抽血 有的民眾流行採用抽血驗癌症指數,其實抽血檢驗通常做為癌症治療後成效、或是否復發的指標,可能有偽陽性或偽陰性,最好搭配其他檢查項目,例如攝護腺癌除了抽血驗PSA外,可搭配肛門指診。 前一陣子,前總統李登輝罹患大腸癌開刀,名人罹病讓大腸癌檢測詢問度增高。王雅瑜說,從部分大腸癌患者的糞便潛血呈陰性反應看來,建議有家族病史或高危群還是採大腸鏡檢測,若有發現瘜肉,每年檢查一次較保險。 行動方案4:請醫師判讀數字 林文元建議,民眾在選擇健檢中心時,不妨可選擇在做完健檢後,立即由專科醫師協助判讀健檢結果。若需就醫也能安排進一步治療,降低由自己看報告帶來困惑,並且避免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
Healthy Living 10:清掃祛阿雜
|
2012/01/01 |
【元氣周報/記者洪敬浤/報導】
重要性:★★★★★ 計畫案:斷捨離 執行難度:★★★★
迎接新年,大家大掃除,翻箱倒櫃好辛苦。家事達人洪智慧建議,動手前先動腦,事半功倍;署立台中醫院身心科主任劉駿熒說,環境清乾淨,身心更健康! 居家大掃除讓主婦煩惱,上班族皺眉,單身人士更頭大;該怎麼輕鬆大掃除呢?訓練單親媽媽家事服務的清掃達人洪智慧說,大掃除動手腳,也要動腦筋,作好規畫事半功倍喔! 行動方案1:該丟就丟 別捨不得 洪智慧建議,居家不外乎起居空間、餐廳廚房、臥房等,動手前先想像整理後的模樣,列出要執行的步驟,再依序完成;如果時間較多,可分數日逐步完成,搶時間的上班族,也要分時段執行,有時間壓力才有效率,能避免分心。 她強調,單身人士空間小,但雜物多,大掃除前先分類,狠下心把用不到的丟掉或送別人,書桌上保留常用的物品,至於那些很少用但想保存的,也要妥善收拾好,並列入觀察清單,接下來半年內都沒碰過的「好東西」,乾脆就送人吧。 行動方案2:選對工具 事半功倍 達人建議,妥善運用工具,例如廚房與浴廁汙垢不同,選用適當的清潔劑,可節省力氣;善用同款式、色系的收納箱,可避免空間凌亂。 身心科醫師劉駿熒說,凌亂不堪的環境,會干擾居住者的情緒,客廳、書桌被雜物佔據,房間堆滿衣服等,甚至走道堆滿物品,走路得拐彎抹角的,都會讓心情變「阿雜」。 行動方案3:買回外食 吃完收拾 醫師建議,上班族書桌要保持整潔,不管閱讀、處理公事,才能專心投入,如果想分析報表,還得花20分鐘清出空間、找到資料,只怕還沒開始動腦,就已頭昏腦脹了。 劉駿熒說,上班族常買外食回家,吃完沒立即收拾,久了室內會產生異味、黴菌,雜物太多會堆積灰塵,都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進而干擾情緒與健康。 行動方案4:別求完美 別造成壓力 劉駿熒強調,室內空氣汙濁,氧氣濃度不足,會影響思考,進而造成心理壓力,甚至讓人回到家就好累,只想坐沙發上轉遙控器,可透過整理居家環境,給自己的身心一個新的開始。 大掃除是手段,不必要求完美,如果為了掃地,反而產生更大壓力,那就本末倒置囉! |
Healthy Living 11:一個月過後 依生活習性「漸進」調整
|
2012/01/01 |
【元氣周報/記者陳俐君/報導】
2012,今天報到。看看這些生活小約定,坦白說要在一月漂亮的百分百執行,好像真的不容易。一月是冬季,溫暖的被窩比濕冷的運動場誘人,首先就要面對人性的掙扎;同時今年農曆在一月,春節假期有九天,生活作息本就容易陷於不規律,要建立健康好習慣,更談何容易? 其實換個角度想,春節沒有上班上學的壓力,正是執行健康新計畫的好時機,親友相處時,更可推廣健康新計畫。這些約定建議隨身攜帶做紀錄,提醒自己:「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另一半,在於耐力與毅力。」 當然,生活不能沒有彈性,如果春節期間無法執行約定,那麼春節過後要恢復作息。醫師建議,依生活習性「漸進」調整,才不會把「執行約定」一事變成惱人的負擔或壓力。再次提醒:
●天天喝夠水:
每日所需飲水量2000cc。不喜歡無味開水者,可依個人喜好,加入些許檸檬片、紅棗、枸杞或菊花的食材添加風味,但不建議添加果糖、砂糖調味,以防喝進太多熱量。 (萬芳醫院營養師魏賓慧)
●天天五蔬果:
三餐外食的「老外」,到麵館吃麵,可多點一份燙青菜;吃自助餐者,可點一份肉類後,再多點2、3份蔬菜;愛在超商點關東煮吃的人,可多挑菇類、蒟蒻或白蘿蔔,或買盒生菜沙拉或水果搭配,增加蔬果攝取。(萬芳醫院營養師魏賓慧)
●天天睡好覺:
熬夜或早起導致睡眠不足,短期可靠午睡片刻彌補,但深層睡眠時段在夜晚,還是要定時入睡。需熬夜且無睡眠障礙者,建議午飯後15至30分鐘可小睡半小時,下午3點後最好別再午睡。早起的晨型人要早點入睡;若睡不著可喝點溫熱牛奶,將臥房光線、溫度等,調整至適合睡眠環境。(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暨睡眠中心主任邱國樑)
●固定上大號:
每日補充足夠水分、落實「高纖飲食」,一周中能順利排出2至3次「軟且成形」的糞便就算正常。 想要順暢排便,除了看飲食內容,還得撥出充足時間的「醞釀」,才能養成習慣。食物吃下肚後,約半小時至1小時就會因腸胃消化蠕動而有便意,可在便意產生時,給自己15至30分鐘空檔醞釀排便,幾次下來,就能順利養成固定排便習慣。(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 ●天天要運動
原本毫無運動習慣的懶人一族,如何加入「好動」行列?健走是最適合各年齡層的有氧運動。不但能訓練肌耐力,對腳踝、膝蓋與髖骨的負擔也比跑步小。無運動習慣者,心肺功能與肌耐力不足,短暫健走幾步就喘,是運動初期必然現象,可依個人體能,每周健走增加5至10分鐘,循序漸進拉長時間,最好能走滿1小時,出現微喘與心跳增加,才算達到強化心肺功能的運動效果。(新光醫院骨科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韓偉)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