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臺灣民眾為何稅稅不平安?101年開春第一天 刑男大律師分享保障賦稅人權新觀念

2011/12/31 15:26
2,089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楊勝 臺北報導】

年關將近,大家都希望「歲歲平安」,卻有很多人「稅稅不平安」,近日的賦稅新聞特別多:屏東檸檬運銷合作社用機器榨汁被國稅局課稅引發農民抗議持續延燒;知名平價服飾BALENO所屬公司,不滿遭國稅局要求補稅罰款,要求再審;知名科技廠聯發科補營所稅3億、敗訴確定;有民眾對兒子的企業增資2.7億被國稅局認定為「贈與」,補稅加罰鍰竟要繳2.3億,令人為之咋舌。臺灣民眾為何「稅稅不平安」?日前國內賦稅改革專家完成建國百年第一部賦稅人權白皮書,指出稅務機關任意曲解所得性質,已嚴重侵犯憲法保障人民之財產權,所列出的「賦稅人權十大警戒」,更呼籲朝野兩黨務須列入其改善稅制的政見中。所得性質認定是稅務機關說了算?或者應受法律之規範?司法機關在面對稅務機關擴張行政權時,又應有何作為?長期關心司法與賦稅人權議題的快樂聯播網FM89.3「刑男大律師」節目,將於民國101年第1天晚上6:00~7:00,邀請計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李迎新會計師,為您說明白講清楚。

「有所得就要繳稅?」李迎新首先以過新年以及喜宴紅包為例,來探討此一議題。婚宴中的紅包是屬於吃筵席的「買賣對價」行為,或是給新人的「贈與」賀儀?這樣的收入是否該繳稅?又應該如何繳稅?李迎新表示包紅包是中國固有文化,無論是婚宴上、年節子女包給父母的紅包、或信眾供養包給上師的紅包,在本質上都屬於贈與,在法律上對受贈人來說這是「免稅所得」,應繳贈與稅的是「贈與人」,而每位贈與人每年的免稅額已逐年調高為220萬,如紅包金額小於220萬則為免稅。另一方面「買賣對價」關係之成立,基本上應需具備有買賣雙方明訂之權利義務之契約關係,如沒有契約之精神,則很難認定為買賣對價行為。如果在嫁娶中男方的聘金,被認定為迎娶女方的對價,那豈不成為「人口買賣」?因此國稅局在認定紅包贈與買賣對價上應要合乎民情,而不能因為看到金額高就想課稅,不顧法律規定、任意曲解所得性質。

主持人Toro蔡表示,實務上國稅局經常是朝有利課稅的角度去認定所得性質,如某人對兒子經營企業的增資,卻被國稅局認定為贈與,要課稅罰款;而明明是弟子供養上師的紅包,卻硬凹為「勞務對價」,變成要課營業稅,完全沒有一個標準,更糟的是,稅單一開出來,舉證責任卻推給納稅人,讓人莫名其妙。李迎新表示,事實上稅捐稽征法上明訂,稅捐機關在發單課稅前就需要有明確的證據,即便是納稅人有協力之義務,也必須在稅捐單位有充分證明下才配合提供相關之資訊,而不能無限上綱、本末倒置,把責任推給納稅人。

李迎新提到稅捐稽征法對課稅之采證,均需有明確知直接證據,除了第83條之1在某些不易搜證的個案中,可用納稅人的帳戶資料推估,間接證明其稅額,但由於這將嚴重侵害納稅人的財產權,因此一定要在滿足以下條件下才能進行:第一必須證明有重大之逃漏稅嫌疑、第二必須報請財政部核准,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未滿足這兩個條件就貿然開單,那將嚴重違反程式正義,如何能讓人民獲得實質正義而心悅誠服?

本節目還將探討國內諸多賦稅制度不合理之處,如逃漏稅罰鍰過高,有的因而傾家蕩產、有的只好被迫倒閉,已嚴重違反比例原則扭曲租稅之本質,人民的賦稅人權地位,甚至連非洲國家都不如。Toro蔡痛批,稅捐機關慣把人民當小偷喜歡逃漏稅,但現今稅捐機關的行為卻更像強盜。此外我國行政救濟制度立意雖好,卻充滿「球員兼裁判」、「官官相護」之現象,連應站在保障納稅人權益的行政法院法官,也常有「稅務人員不會違法」而較相信稅務人員之錯誤觀念,加上自己對稅法不夠瞭解,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造成判決偏頗不公,侵害納稅人權益。

邁向建國第二世紀,我國是否能成為真正的民主法治國家,賦稅人權保障的改革,關係非常大,Toro蔡表示,將持續邀請國內知名學者專家蒞臨本節目吐露心聲,讓聽眾朋友深入瞭解我國稅務諸多不合理、不合法的現象。唯有人民瞭解越深入,越能勾起社會大眾保障賦稅人權的覺知,進而加速我國賦稅制度之全面進化,才能避免國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不合理的賦稅待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