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加拿大恐撤簽《京都議定書》,此舉讓環保組織氣候行動聯盟(CAN)一連幾天都頒化石獎給該國,彰顯其對地球暖化的貢獻(資料來源: Adopt A Negotiator Flickr, CC BY-NC 2.0)
文/張楊乾(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明年即將過期的《京都議定書》,下檔時間還沒到,但恐將先少一個簽署國。根據加拿大媒體報導,目前執政的加拿大保守黨政府,打算在今年聖?節前,宣佈撤簽《京都議定書》(*1)。目前加拿大政府未否認此項消息,而一旦加拿大決定撤簽,各國將更難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達成共識,恐導致各國明年即使未達議定書的減碳目標,也不會有任何罰責,使這份國際減碳協議形同廢紙。
根據加拿大最大的私營電視台CTV報導,由哈伯(Stephen Harper)所領導的加拿大保守黨內閣,即將於年底前宣佈撤簽《京都議定書》。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各國關注,正率團參與德班氣候會議(COP17)的加拿大的環境部長肯特(Peter Kent),對此項消息雖不證實,卻也不願否認,只是強調現在不是宣佈相關消息的時機。他對媒體重申,加拿大一貫的立場就是反對延長《京都議定書》的期限,各國應重新擬定一個新的國際減碳策略,將所有的國家都納進來以真正對抗暖化,而不是去律定一個各國都達不到的減碳目標(*2)。
不過國際環保團體多認為加拿大此舉,是為了保護境內的「油砂(Tar Sands Oil)」產業,而犧牲全人類的未來。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規範,加拿大原本必須在明年底之前,達成依1990年排碳量為基準減碳6%的目標。但加拿大目前看起來根本不可能達成目標。而在撤簽氣候議定書的消息傳出後,一些強調環境正義的非洲領袖,更是在加拿大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指加拿大現正加深非洲因極端氣候帶來的痛苦,他們希望能藉此影響加拿大的國內輿論,也讓目前在國會席次過半的保守黨政府,仍能受到一些牽制(*3)。
目前包括加拿大、俄羅斯以及日本都主張,應該要訂定新的國際條約,來接替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而中國與印度則是主張應該延長《京都議定書》,律定其第二承諾期,已開發國家應訂出更嚴格的減碳目標,開發中國家則採「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NAMAs)」為原則,自主提出減碳目標。
支持氣候議定書應有第二承諾期的中國大陸,其氣候會議代表團副團長蘇偉就認為,加拿大撤簽氣候議定書的舉動,將嚴重破壞氣候談判的進行。但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訪問時,也預留後路的說,目前還都只是透過媒體得知此消息,加拿大代表尚未在會議裏表達他們的立場(*4)。
目前共有183國簽署《京都議定書》,但根據條約的設計,在2012年前有減碳責任的,只有歐盟及其他38個國家,也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附件一所列的國家,但去年排碳量佔全球第二的美國,因為沒有簽署氣候議定書,而沒有減碳壓力;另外全球排碳第一與第五的中國大陸與印度,雖然兩者都有簽署,但也因為開發中國家的身份,尚不須負減碳的責任。
目前國際上除了《京都議定書》以外,2009年由美國、中國大陸、印度、巴西、南非所發起的《哥本哈根協議》,是以各國自願性減量為基礎來簽訂,目前有超過140國簽署,並有超過80個國家提出了自己的減碳目標,包括台灣也提出了自己的目標。而各國於去年所簽訂的《坎昆協議》,則是將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附件一國家視作一個整體,應共同減碳25%-40%,並遵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小組(IPCC)的建議,全球努力將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並希望最好能控制在1.5度以內。
不過上述兩個協議,同樣都未對若未達成減碳目標訂出罰責,但《坎昆協議》內所衍生的包括金融資助、技術轉移、調適協助等,則已成為此次德班氣候會議的重點談判項目,原都希望會有具體成果,但目前也都因為加拿大的態度變變得渾沌不明。
【參考資料】
(*1) CTV 27-Nov-11 “Canada to pull out of Kyoto Protocol next month”
(*2) Busines Daily 29-Nov-11 “COP-17: Canada refuses to confirm or deny Kyoto rumours” by Jocelyn Newmarch
(*3)Climate Progress 30-Nov-11 “In Durban, Growing Criticism of Canada’s Position on Kyoto and Push for Tar Sands” by Stephen Lacey
(*4) China Daily 30-Nov-11 “China critical of Kyoto withdrawal plan”
【延伸閱讀】
《坎昆氣候會議:坎昆協議成形 朝氣候議定書邁進》張楊乾 201012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