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社工系成立花東新村部落原住民培力工作坊
2011/11/02星期三,於台中霧峰花東新村活動中心
與會人士如下-
花東新村部落代表
台中市霧峰區原住民生活教育協進會
理事長:陳玉蘭
總幹事:洪宣真
青年會會長:劉韋峰
主 委:李文良
副主委:郭振裕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代表
助理教授:廖淑娟、蕭至邦 老師
研 究 生:簡宏哲
協力夥伴代表
霧峰文化創意協會 理事長 王一陸
臺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 常務理事 吳東明
亞洲大學地方文化與智慧社群通識課程 休憩系 林錫銓 老師
台中市屯區社區大學 負責人 陳威翰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花東新村愛心服務團隊 余家榮 隊長
千百年來,在台灣的原住民族,在各自的部落過著獨立又自主的生活。近四百年來,歷經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明鄭、大清、日本、國民政府等政權的統治,統治者為了同化原住民,並從殖民地獲得大量利益,大肆開發山林、濫取自然資源,壓迫原住民的原居地、傳統文化、社會倫理及生活習慣等基本人權,使在台灣的原住民族被迫成為少數(弱勢)族群。
但是,原住民族並非弱勢,而是最會保護環境、尊重生態、自然倫理的民族。在環境資源及生態平衡的維護,原住民族有著比所謂優勢文明的外來者,更具有與生俱來身處自然災難當中努力拼鬥,團結維持部落生存的高等智慧的族群。
原住民族歷經「還我基本人權」、「還我土地」、「還我正名」等社會運動,其目的無非是要具體要求,返還原住民應有的人權、文化、政治、傳統領域之土地、正名等權利。不過,這一切本該是原住民族本身所擁有的,也不該被剝奪,正如「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所提到,確認原住民族與所有其他民族完全平等,同時承認所有民族均有權與眾不同、有權自認與眾不同,並有權因此得到尊重。
因此,台灣已經是多元文化社會,所謂的主流族群與主流文化,會因時空背景與社會環境的快速變遷,產生強力的改變。不過,多元社會的文化價值,就是包容差異,而包容差異的基礎,就是彼此的互相尊重。
今天,921大地震使得原本在台中市各個角落租房子的台東、花蓮等地的原住民族人,因為租屋倒塌或形成危樓,必須重新尋找落腳的地方,就在失去工作、家當的情況之下,來到霧峰吉峰里國有土地搭蓋房子居住,雖然土地問題造成爭議還沒完全解決,但多數原住民朋友,憑著樂觀的天性與刻苦耐勞的心性,在這裡找到了習慣的生活方式。
很高興,亞洲大學能夠與花東新村結緣,未來也有機會更加瞭解都市原住民的生活文化,與獨特的生存奮鬥方式。我們希望,能夠透過花東新村的原住民朋友們,讓不是原住民族的其他台灣人,有機會學習到尊重不同族群的公民素養,而這一切應該從「教育」開始。
當然,災後重建的工作,一直是花東新村的各位所重視的。因為穩定的居住環境與良好的生活品質,是延續族群文化的重要基礎。而當今原住民文化不只是保留傳統,更能在因應社會變遷下,創造新的價值與突顯其意義,並能夠在年輕一代的身上延續下去,相信這一點在花東新村的努力之下,未來能夠看到令人驚豔的成長力量。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秉承亞洲大學之目標:關懷、創新、卓越,參與社會福利服務工作,促進社會溫暖、和諧與健康的發展,也持續關注原住民的社會工作。但是,助人者要在尊重、承諾、共識的前提下,與被服務者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並去除專業本位,傾聽部落居民的聲音,重點是「做部落所做、想部落所想」,希望未來能夠與花東新村的原住民朋友們,共同學習成長,也讓更多的大學青年,從課業的學習當中,能多少瞭解原住民文化並學習互相尊重,共同為台灣的社會和諧、消除各種的不平等一起打拼。
今天,我們希望能夠為原住民朋友做些努力,並持續運用學術資源投入部落培力工作,但這必須是長期的培根、紮根的基礎工作,雖然萬事起頭難,總是要有人行動,循序漸進以達到帶頭的作用。為此,在考量花東新村的環境與現實需要之下,暫時先從討論、溝通及重要的議題上著手,並在不干擾原住民朋友的生活作息為前提,共同努力。
為了協助花東新村進行社區營造的部落發展,我們希望先從「資源調查」與「部落培力」開始,會率先成立「台中市霧峰區花東新村部落原住民培力工作坊」,最主要希望能夠完成三個階段性任務及一個目標;
一、進行花東新村(部落)資源調查及議題培力
二、進行花東新村口述歷史(村誌)初步調查
三、蒐集災後重建居民意見,作為未來重建家園的基礎共識
※ 目標:做為研究都市原住民的論文撰寫(原住民參與災後重建)之研究資料、文本,其學術成果為花東新村居民所共享、共有,並成為未來爭取部落重建的基礎。
台中市霧峰區花東新村部落原住民培力工作坊
本著協同合作和相互扶持的精神,未來爭取實現的共同目標: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