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石雕永傳承 自掏腰包為圓夢
嘉義市在諸羅城的時代,形狀像顆桃子,所以又稱為桃城,在東西南北城門還沒有被拆除之前,有條最熱鬧有名的打石街,石猴雕刻始祖詹龍就是發跡於此,也是嘉義市石雕創作蓬勃發展的起源。時至今日,每年除了在政府的推動下,這項石雕創作,其實它最大的支持者,還是要靠一群熱愛石雕創作的在地藝術家,憑著一股對石頭雕刻的熱愛,不分男女老少或專業與否,均全心全意對這項藝術活動投入長期的關注與推廣。
嘉義市眾多都會公園中,位於鬧區人來人往的文化公園裡,自啟用時即放置數尊中大型石雕創作,今年11月將作一次汰舊換新,將已擺放展示一年的石雕作品,置換為全新創作、經審查標準通過的新石雕藝術作品,作品規定需80公分以上,每件的獎勵金自去年的六千元提升至八千元,然而,一般人看似不錯的獎勵方案,實際上與石雕創作藝術家所付出的相比,可說是通過申請者自掏腰包,來圓一個自己作品可以創作展示的夢。而市府每年編列上千萬的預算舉辦國際管樂節,不知這十多年來龐大的支出,是造就了哪一位知名的偉大音樂家?
除了每座依石材不同,索價也不同的石頭外,不算低的載運費用、租賃創作場所需付出的租金、水電費等,更遑論每件都是藝術家們累積多年的雕刻經驗,所創作出的猴雕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心血結晶,中大型以上的創作不比一般的藝術作品,勞心又勞力,一般的石頭約一噸三千元,好一點的化石就要一噸七千元,每回的載運又要一兩千元以上,另外,藝術家們完成的作品擺放處,亦尚需妥善的規劃,展覽期間過後,是否協助由民間企業收藏,或真正將石雕公園的承諾實現。嘉義市的文化產業提升,目前與各縣市比較看來,的確是常令人感到很大的失落,人文藝術家們在嘉義,衷心希望市府在文化的推廣,能主動釋出更多的體貼與用心,若政府實際在行動上給予文創產業最大的協助,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華的人願意加入,想要帶動地方特色,並不是只有喊一喊口號那麼簡單,衷心期盼甫上任的新科文化局局長洪孟楷,雖是企管與公共政策的學歷背景,也能真正出力為嘉義市的藝文空間,帶來有別於以往的新氣象,創造培育更多的藝文人才,而非只是曲高和寡的分配不均。
今年的石雕純手工戶外創作,將在11月10日於嘉義市文化中心,舉辦為期10天集各地好手齊聚一堂的石雕盛會,在文化中心廣場,現場觀摩藝術家們鬼斧神工般的雕刻過程,相信會讓你有更深刻的體驗與認識。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