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我的背景,我是一個工程師,工作了近30年的電腦周邊機械工程師,經歷過台灣經濟大好的階段直到現在。
三年多前由於轉換工作跑道,工作時間較正常,有機會思考生活的價值。同時為延伸自己生活的視野,透過附近社區大學學習了攝影及紀錄片的製作。在學習拍紀錄片中,漸漸有機會思考及嘗試了解台灣社會議題。
在一次觀看10月4日公視節目中,看到有人為現在社會貧富失衡問題,要在10月15日與世界同步的占領台北101。由於我本身對自己職場的經驗中有些不滿,同時也贊同發起人成立的開放理念,便參與 OccupyTaipei (OT) 按讚的行列。
基於有一點拍紀錄片的經驗,報名了 OT 徵求紀錄志工的行列 (現在想起來,關於記錄志工自己還真不稱職)。
拍片基本上需要與被攝者有多一些互動再加上自己的好奇心,於是參加10月12日晚上所謂的行前會議,原本想這樣正式的活動應該會有許多社會顯達之士參與,到現場坐定大家約略自我介紹之後發覺原主要成員應是學生(甚至有高中生)然後再加上後來或當天來的一些小黨、小團體代表(由於現場講話聲音不是很清晰加上我懶得搞清楚,若有疏漏錯誤,抱歉!),於是更加好奇學生如何能主導這一次如此異於往常經驗、開放心態的活動。隨著會議的進行,漸漸驚訝學生們個個心胸開放,才華洋溢,會議進行也確實共同堅守開放原則,同時學生也提出了和平的原則,倒是有些黨、團代表習於固有思維嘗試主導會議進行以遂行目的。但這是一個開放會議,代表的是社會原貌,所以可以理解。
會議之後隔天,再觀察 fb 上的留言,十分認同其中開放的理念,更加確定對他們想把這件事情做好的信心。隨後10月14號晚上再參加了一次所謂分組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做工作討論,參加人大多是學生。會議亂中有序,會議中主要討論當天活動的內容及流程,主體則是以 open space (我個人解釋為:人民自由討論) 的運作為主。
10月15日當天,雖然有一些民眾參與且頗有見地,然而參與Open space討論人數並不多,雖然 fb 上有許多人按讚,我想多數民眾或許平常沒有討論或思辯的習慣,還是習慣的隱藏自己、觀望情勢、害怕被利用或貼標籤。而以 Open space 的精神來看,這正是它想要努力改變的現象。我想一個民主的社會需要成熟理性且勇於表達的公民,無法凝聚共識人民永遠是弱勢,國家也不可能健全發展。
當然,當天還有其他的團體來參與,若沒有他們現場氣氛無法那麼熱絡。但卻也因為他們的出現造成許多爭議及失焦,本來希望的凝聚99%,由於他們的強力訴求使脆弱的主訴求失焦及變調並造成爭議,因而排擠掉許多除他們之外99%的其他人,同時將期望小心呵護培養的人民自由討論風氣 open space 活動受到忽略及質疑。
雖然10月15日活動結束了,但是現在有一群人還據守在101前的公園,提供人們一個自由討論的場合,等待願意參與 open space 討論的人來此互相討論,他們會繼續持續他們的活動,請不要讓這群有理念的年輕人失望。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類似反核的活動,主辦單位都會事先要求任何政治團體只能以個人身份參與,甚至有頭有臉的都被要求不能上台講話,為的就是避免失焦。經驗就是最好的學習,一回生二回熟。這類自發性社會運動有其價值,一切都需要靠經驗和學習,包括秩序。
由於Open space 的精神是尊重彼此,共同參與,平等討論,藉以啟發大家的思考獨立性。因此他們從頭到尾堅持沒有領導人。我是贊同這樣的作法才加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