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沛瑜/嘉義報導】
嘉義市育人國民小學於民國九十七年完成翻修,為了向外賓介紹學校特色建築及保存意義,成立了「小小導覽員」社團。社團成立至今已邁入第四屆,透過持續訓練,培養學生成為小導覽員,用文字記錄校園和週遭環境的特色。
小導覽員是由五、六年級的班導師推選,口才流利和不會怯場是先決條件。五年級鄭鈺霈說:「原本就想要服務大家,所以被選上很開心。」雖然每班小導覽員的名額只有一位,但是只要學生有意願,社團樂意開放名額讓同學加入。
小導覽員穿戴配備,準備導覽。 圖片來源吳依純/提供
社團成立至今的目標都一樣,就是透過介紹社區和裝置藝術,培養小導覽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對週遭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小導覽員在社團時間,會進行寫作訓練,題材以校園事務為主,老師則是從旁協助。在觀察完校園內的景觀後,他們必須寫出兩百到三百字的文章,透過這些文章,介紹校園裝置藝術及周遭社區景觀。
其中,小導覽員們最喜歡的景觀就是「樹木亭」和「廁所裝置藝術」。「樹木亭」是由社區關心教育的李樹木爺爺捐贈,期勉學生要感恩惜福,日後事業有成,回饋學校、嘉惠地方;「廁所裝置藝術」則是在一樓到四樓廁所的牆壁上做陶瓷裝飾和彩繪,各自的代表是螞蟻(分工合作)、蜜蜂(勤勞)、獨角仙(朝目標努力)和小鳥(發揮專長)。
小導覽員從五年級開始訓練寫稿、背稿,再精簡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話表達。前指導老師吳依純表示,有一屆小導覽員的人數曾經高達三十人,但是因為年級越高課業壓力越重,寫文章就變成是額外的負擔,所以最後只剩下十位小導覽員。而小導覽員畢業後,又要重新訓練一批學生,雖然老師希望小導覽員畢業後能繼續回學校幫忙,但無奈升上國中後課業就更加繁忙,所以只要小導覽員一畢業,老師就得要重新花時間教導新的小導覽員,彌補舊的空缺。
「小小導覽員」社團的成立,不僅僅是為了培育小導覽員介紹景觀,而是希望透過小導覽員們的介紹,能讓學生和週遭環境結合。未來更計畫用影像記錄小導覽員介紹景觀的過程,將影片上傳網路供大家觀看,期盼更多人能對這塊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