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省思 用鏡頭感受世界
【記者黃雅勤/嘉義報導】
一談到攝影機時,他的雙眼炯炯有神,手中比劃著框框,用溫和且誠懇的聲音細說從攝影機看出去的世界,他是張志聰,嘉義縣民雄人。原本就對藝術創作有興趣的張志聰,曾經在苗栗從事陶藝工作,在一個機緣下接觸到紀錄片創作,便開始用鏡頭記錄他想傳達的世界。
張志聰與友人談起製茶時,露出愉悅的笑容。 記者黃雅勤/攝影
張志聰對於藝術創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在他年輕時,嘉義並沒有很多與藝術相關的工作,崇尚自然樸實的他,選擇到苗栗學習陶藝,尋找一個創作的空間。然而,窯場逐漸轉型為企業化經營,不再適合創作。於是,他辭去了苗栗的工作,決定到蘭嶼散心,感受原始的生活,將自己放空一陣子。就在那裡,他認識了一位拍攝紀錄片的導演,開啟了他對影像創作的大門。友人蔡榮發說:「他是個內向且不善於表達的人,不喜歡處於公眾場合。」但當他一拿起攝影機,在攝影機裡有限的視野下,可以讓他更專注,忘記所處的環境,記錄他對於周遭的感受。
張志聰回到嘉義後,並沒有立刻投身於紀錄片的工作,而是和家人共同經營餐廳,也因為經營餐聽的關係才熟識吳平海<註一>。他說:「當初只是想將之前拍攝的影像呈現出來。」因此他向吳平海學習有關紀錄片拍攝的專業技術,後來吳平海又陸陸續續找他一起工作,合作關係延續到現在。張志聰認為,紀錄片有兩種層次,一是對外界傳達訊息的工具,二是能自我省思的方法。他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拍紀錄片,心就像底片一樣,說出來的話就是剪輯完成的作品。」但他覺得很多事物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早已烙印在心裡,所以透過紀錄片的拍攝可以很清楚自己正在做些什麼。
拍攝紀錄片令他印象深刻的,並非其中的故事,而是那個環境發生的一切。像是現在,他覺得,嘉義因為受到外界的影響,想追求如大城市的快速發展,而改變原本的生活方式,人們對於自身所處的環境沒有自信,這一點對他的衝擊很大。「嘉義是個可愛的城市,很適合人居住。」張志聰笑著說。如果人們試著用旅遊者的心態,看待自己所處的環境,會漸漸發現它迷人的地方,而不是盲目地追隨其他都市。
張志聰目前正在嘉義太和山上的八八災後重建地區,為茶農拍攝紀錄片。這段時間他也在那裡租了一間老房子,和茶農學習製茶,並透過製茶的過程,思考人與土地的關係。他表示,目前會專心把這部片完成,未來也將持續利用影像,表達心中世界。
<註一>吳平海:出生於高雄美濃的吳平海導演,目前在嘉義市定居。作品包括《回歸線上的客家人》、《三間春》等。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