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報導 10/8(台北場) 海市蜃樓 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展 『海市蜃樓Ⅱ-台灣公共閒置設施抽樣踏查』姚瑞中暨七十多位學生再次直擊

文字-A A +A

好奇寶寶在去年報導過姚瑞中同一主題的新聞:

實況錄影:2010-09-17 台北雙年展連動計畫: 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發表記者會

2010-09-17 21:55:21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65044

今年收到姚瑞中的通知,來到現場作報導。這個主題太過沈重,好奇寶寶決定將該書的介紹,原汁呈現。

《海市蜃樓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新書上市!〕 @ 田園城市

http://gardenct.pixnet.net/blog/trackback/3208cf08b2/35755601

 

網站「準建築人手札」中的討論區,看到有專門以姚瑞中的《海市蜃樓-台灣公共閒置設施抽樣踏查》為主題的專區,從去年到今年兩階段都有記載。以下是這次新書發表的編者序,讓姚瑞中自己說給您知道:

姚瑞中 - 《海市蜃樓Ⅱ》問世 全台100蚊子館曝光 閒置營區422處

文章由 eaGer 發表於 2011-10-08, 10:55

http://forgemind.net/phpbb/viewtopic.php?f=14&p=104319

編者序?

基於2010 年九月出版的《海市蜃樓-台灣公共閒置設施抽樣踏查》一書,尚未完整描繪公共閒置設施面貌,因此自2010 年十月再次動員約七十位學生下鄉踏查,補充遺漏案例。仍以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國立師範大學二所學校的美術系為主,另有一些自告奮勇的外系或外校學生主動參與,多數學生都是所謂的攝影素人,他們以有限的設備利用課餘時間走訪全國各地,再從約二百個踏查地點中抽樣出一百一十一個案例(包括十一處活化案例),彙編成《海市蜃樓Ⅱ-台灣公共閒置設施抽樣踏查》,透過文字與照片呈現社會發展的特殊現象,以公民參與的方式提醒社會大眾,並提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本書第一篇十一個章節所收錄的一百處案例,包括延宕開發的大型園區、蓋到一半卻停工而閒置的設施、新建卻缺乏實質效益的建設、經營管理不佳的館舍、功成身退仍堪用的閒置空間……等,多數文字資料參考自監察院、審計部資料及招標網站,或彙整比對相關報導並實際走訪拍攝而成。第二篇收錄的十一個案例,包括原有功能成功活化、變更用途而活化、撥給慈善或非營利組織完善使用、解除列管但活化有限、一直處於活化與閒置之間、完全拆除……等實例,過去一年,政府相關部門的確活化了部份閒置空間,雖然作法有待檢驗,仍值得納稅人欣慰;而工程會在新任主委掌舵之後,陸續宣布活化措施,包括控管源頭、將部份閒置空間改裝為青年住宅,並擋下了五十三件可能成為「蚊子館」的「孓孑館」(指有可能成為「蚊子館」的新建工程),其大刀闊斧的做法,值得喝彩,但在2012 年總統大選之後這些「孓孑館」是否復活,則尚待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審計部九十八年度報告指出,至2009 年五月底為止,國防部閒置營區共有四百二十二處,佔地十分廣闊,其閒置原因主要是因為國軍調整軍事部署,加上戰爭形態改變,許多軍事設施已無法滿足現代電子化的作戰需求,而導致大量廢置,其中八十一處已同意釋出,不過尚未完成法定程序或辦理移交。而教育部管轄的國民中小學廢併校舍二十六所,皆無活化措施,在少子化趨勢下,未來恐怕只會更多。至於國營事業的重大投資計劃、設備閒置或未達經濟效益者有五十一件,其它有待評估的中小型建設與開發案更是多如牛毛,恐怕連中央或地方政府自己也不太清楚。 

近年來另有一個奇特現象,即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冒出的「╳╳園區」。「產業園區化」已是目前顯學,好像要振興產業就非得要更多土地、更廣闊的空間、更龐大的經費,這些以「產業休閒化」、「文化產業化」為主導的政策,如今已全面地逐步整合產官學界,在公辦民營風氣趨勢下,政府動輒以美好藍圖徵收民地或改建閒置空間,大舉興建供需失衡的各式園區(保守估計全台約有上百座),學者爭相投標規劃案或研究案已司空見慣,許多以學術著稱的院校也相繼投入經營,更別說大財團早已佔盡有利位置,以高明的政商關係層層轉包、分食大餅。 

姑且不論這些園區可能帶來的產值與產能,或這些圈地型建設導致與在地關係的斷裂,在政黨利益高於人民利益的政治算計下,選前吸票、選後酬庸的模式一再上演,與當年為數眾多、但大多只有單一空間的「蚊子館」相比,如今動輒包含數十棟建築物的龐大園區更具獲利潛力。當政府全面掌控資源與財團合作,並以堂而皇之的理由開發,由原本的正義分配轉變成有條件的分配,其所共謀的核心並不在於真正落實民間的自主發展,而在於此類計劃型園區內可操控的漂亮數據、搏版面的致詞剪綵、給予幸福許諾的康樂活動,有時再加入一些置入性政策行銷,園區就像是一座樣品屋或充滿佈景的主題樂園,參觀者皆不自覺地成為臨時演員,而變成操盤者換取更多籌碼的本錢。 

以上這些現象不得不令人納悶,台灣在過去幾年處理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轉型不正義的現象,而更多的巨大建設是否等同於產能與產值?對於社會價值觀乃至於文化發展是否有無形影響呢? 

事實上,台灣並不缺乏更多的公共空間,到處都是╳╳會館、╳╳文化館、╳╳中心、╳╳園區……,反而是過多的常民空間稀釋了專業性空間產生的可能,形成了財政上巨大負擔還是其次,專業人才無法盡展所長才是問題核心,例如「資本門」(有形資產)通常就佔去百分之七、八十的預算,只餘少數的「經常門」(軟體開銷)運用,不足處須向有關單位申請補助,在只補助部份經費的潛規則之下,往往導致常態性業務縮編或觸礁,許多低度使用的館舍就是這樣形成的,是否應建立退場機制,逐步提昇有口皆碑的績優館舍(有專業形象、具研究開發能力、不以參訪人數為唯一考量依據)營運資源,也許是條亡羊補牢的途徑。 

在如今以產值掛帥的功利社會中,許多非營利組織、弱勢族群、社福機構與慈善團體、實驗性藝文展演團體與工作室……,更需要政府的支持與協助,若能釋放部份公有閒置空間或經營不善的館舍,例如台北市文化局所推動的「藝饗計劃」即陸續釋放市轄閒置空間,交由民間專業藝文團體使用,使上游創作端的研發較無後顧之憂,對於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廣展演平台(例如全國各地的文化創意園區),而缺乏支持後端的生產者而言,能夠釋放效能低落的空間(如停車場、市場……)改裝為租金低廉的工作室,未嘗不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好大喜功固然是全世界執政當局普遍的心態,但台灣的執政者向來習慣以「加法」概念大舉興建公共建設、吹噓政績、綁樁固票,若能以「減法」概念思考,從上游審慎審議、中游嚴格控管、下游落實退場,去除環境不必要的負擔,或接受已成為事實的閒置空間,以有限資源作積極運用,讓這些負資產轉成正面能量,使人才得到適當發揮,當為全民之福。

姚瑞中

寫於2011 年九月二十一日
p.s.本書中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簡稱「主管機關」。年代以「西元」紀年。

第二波 100蚊子館曝光 閒置營區422處

2011-10-08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100800398.html

 

影音記錄:

1.  16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4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690則報導
289則影音
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影音報導 10/8(台北場) 海市蜃樓 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展 『海市蜃樓Ⅱ-台灣公共閒置設施抽樣踏查』姚瑞中暨七十多位學生再次直擊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76篇報導,共12,78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76篇報導

12,78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