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大一國文新課綱 盼從生命看文學

2011/10/05 02:12
2,73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梓元/中正大學報導】

  本校中國語文學系因獲得教育部「全校性閱讀書寫推動與改革計畫A類」補助,從這個學期開始,大一新生的國文通識課程由中文系統一規劃教材。有同學反應,如此就不能選修自己有興趣的課程,不過也有同學樂觀其成。

  中國語文學系系主任蔡榮婷表示,全台有多所大學向教育部爭取這個計畫,競爭相當激烈,全台只有三所大學獲得補助,是相當不容易。不同於過去同學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上課內容,例如紅樓夢、中國電影與小說、中國民間傳說等課程,目前全部改為上學期的「中國語文知識及其應用〈一〉」以及下學期「中國語文知識及其應用〈二〉」。

 

照片

以「生命書寫」為題,加強寫作能力,將文學內化成為感動。 記者陳梓元/攝影

 

  過去在國、高中所受的中文教育,較以考試為導向,蔡榮婷認為,這樣的方式無法讓學生接觸到文學動人的部分。另外,她提到過去同學們學到很多,學得也很廣,但是沒有一個脈絡能夠將這些課程貫穿起來。這套課程主要是加強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生命書寫」為主題,期盼將語文教育內化成為感動的層次。

  部分大二以上的同學對於統一教材,無法達到多元教育提出疑問。蔡榮婷則回應,統一課綱的部分占整個課程的60%,有40%的課程是按教師的專長去做教材的設計,每個老師有不同的風格和上課內容,其實也是相當多元。

  對此改制,有些同學認為,如果能夠選擇自己想要修的課程會比較吸引人,而同學對於新課程也有不同看法。勞工關係學系一年級張慈婷表示,目前上課的方式和內容大家都還不太習慣,與老師的互動還不太熱絡。機械工程學系三年級劉正國也說:「這樣對於不擅長寫作的人而言,在成績上就沒有那麼吃香。」

  也有同學對於這樣的改變抱持樂觀的看法,勞工關係學系四年級黃建豪提到,課程改變的確是學校的美意,讓同學知道學習不是為了成績,而是能夠透過文學課程,得到對自我生命的體悟與悸動。他進一步表示,若是想提升同學對於文學的感動,學校必須有完整的制度,以及樹立風氣,才能達到想要的目標。

  新的文學課程上路,立意良好,不過還需要同學與校方配合,營造不以分數為導向的教學氛圍,並且做好完整的規劃,才是長久之計。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