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防治守門人的角色與功能】
自殺防治守門人的角色與功能
鑒於目前國人自殺死亡率逐年提高,且自殺已連續八年列入國人十大死因之列,行政院衛生署特委託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辦理自殺防治工作,成立國家級自殺防治中心,協助各縣市推動自殺防治關懷網絡,促進標準化自殺防治通報及介入流程,期盼能多方面提升我國心理衛生與精神醫療,活絡社區支持網絡,落實於以病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基礎之全人醫療,並有效對自殺企圖者進行妥善照顧,展現社會文化互助價值與溫暖。
南港社大劉祐成專員主持
簡玉坤老師蒞臨指導
自殺行為的高危險群個案
從數據上顯示,男性自殺死亡者為女性的三倍,
但女性自殺未遂者較男性為多。
若以年齡而言,則有兩個高峰期,分別是20 至29 歲
與65 歲以上,而在職業方面,演藝人員、藝術家、
商人、軍人及專業人員較一般人為高。
除此之外,從長期的觀點來看,親人或本身在過去有嚴重憂鬱症、
精神疾病者,或是本身具有嚴重身體疾病、
酒精或藥物濫用,以及曾有自殺企圖、失業、獨居者皆為自殺的高危險群。
個人自殺行為的發生,從其遭受沉重的壓力事件
或罹患精神疾病、產生自殺意念,到採取自殺行動等
一連串的過程,其實是源自於生物、
心理、社會、文化及環境等多重因素彼此的交互作用。
而在這眾多層面的影響中,
媒體的擴散效應對自殺問題的影響備受關注。
而在短期的突發壓力事件中,包括與所愛
或在意的人離別或分開,
面對生離死別或是在情緒或經濟社會
地位上遭到重大的打擊者都皆有其危險性。
眾多研究指出,媒體傳遞不恰當的自殺資訊
可能造成自殺模仿的負面效應,
同時也可藉由在保護及當事人及遺族的前提下,
提供自殺議題的正確資訊,導正一般民眾對自殺議題的認知,
並有助於增強民眾對自殺危險因子的辨識度,
使自殺防治網絡更能深入每一個需要關懷的角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